涑水記聞 (宋)司馬光撰 鄧廣銘、張希清點校
涑水記聞卷第一
陳橋兵變黃袍加身
建隆元年正月辛丑朔,鎮、定奏契丹與北漢合勢入寇,太祖時為歸德軍節度使、殿前都點檢,受周恭帝詔,將宿衛諸軍禦之。癸卯,發師,宿陳橋,將士陰相與謀曰:「主上幼弱,未能親政。今我輩出死力為國家破賊,誰則知之?不若先立點檢為天子,然後北征,未晚也。」甲辰將旦,將士皆擐甲執兵仗,集於驛門,讙譟突入驛中。太祖尚未起,太宗時為內殿祗候供奉官都知,入白太祖,太祖驚起,出視之。諸將露刃羅立於庭,曰:「諸軍無主,願奉太尉為天子。」太祖未及答,或以黃袍加太祖之身,眾皆拜於庭下,大呼稱萬歲,聲聞數里。太祖固拒之,眾不聽,扶太祖上馬,擁逼南行。太祖度不能免,乃攬轡駐馬謂將士曰:「汝輩自貪富貴,強立我為天子,能從我命則可,不然,我不能為若主也。」眾皆下馬聽命。太祖曰:「主上及太后,我平日北面事之,公卿大臣,皆我比肩之人也,汝曹今毋得輒加不逞。近世帝王初舉兵入京城,皆縱兵大掠,謂之『夯市』。汝曹今毋得夯市及犯府庫,事定之日當厚賚汝;不然,當誅汝。如此可乎?」眾皆曰:「諾。」乃整飭隊伍而行 【 乃整飭隊伍而行 「乃」原作「及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、聚珍本改。】 ,入自仁和門,市里皆安堵,無所驚擾,不終日而帝業成焉。
明道二年,先公為利州路轉運使,光侍食於蜀道驛中。先公為光言太祖不夯市事,且曰:「國家所以能混一海內,福祚延長,內外無患,由太祖以仁義得之故也。」
韓通被殺
天平軍節度使、同平章事、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為京城巡檢,剛愎無謀,時人謂之韓瞠眼。其子少病傴,號韓橐駝,頗有智略,以太祖得人望,嘗勸通為不利,通不以為意。及太祖勒兵入城,通方在內閣,聞變,遑遽奔歸。軍士王彥昇遇之於路 【 軍士王彥昇蟲劑 「士」字原脫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補。】 ,躍馬逐之,及於其第,第門不及掩,遂殺之,并其妻子。太祖以彥昇專殺,甚怒,欲斬之,以受命之初,故不忍,然終身廢之不用。太祖即位,贈通中書令,以禮葬之。自韓氏之外,不戮一人而得天下。
太祖受禪
周恭帝之世,有右拾遺、直史館鄭起上宰相范質書,言太祖得眾心,不宜使典禁兵,質不聽。及太祖入城,諸將奉登明德門,太祖命將士皆釋甲還營 【 太祖命將士皆釋甲還營 「將」字原脫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補;又續資治通鑑長編(以下簡稱長編)卷一建隆元年正月甲辰條及五朝名臣言行錄(以下簡稱五朝言行錄)卷一之二作「軍」。】 ,太祖亦歸公署,釋黃袍。俄而,將士擁質及宰相王溥、魏仁浦等皆至,太祖嗚咽流涕曰:「吾受世宗厚恩 【 吾受世宗厚恩 「宗」原作「祖」,據聚珍本及長編、五朝言行錄改。】 ,今為六軍所逼,一旦至此,慚負天地,將若之何?」質等未及對,軍校羅彥環按劍厲聲曰 【 羅彥環按劍厲聲曰 「瓌」原作「環」,據長編、五朝言行錄改。】 :「我輩無主,今日必得天子!」太祖叱之,不退。質頗誚讓太祖,且不肯拜,王溥先拜,質不能已 【 質不能已 「能」李藏本、學海本作「得」。】 ,從之,且稱萬歲,請詣崇元殿,召百官就列。周帝內出制書,禪位,太祖就龍墀北面再拜命。宰相扶太祖登殿,易服於東序,還即位,群臣朝賀 【 群臣朝賀 「朝」長編作「拜」;五朝言行錄作「相」。】 。及太宗即位 【 及太宗即位 「及」字原脫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補;「宗」原作「祖」,據長編卷二三太平興國七年八月庚申朔條注及五朝言行錄改。】 ,先命溥致仕,蓋薄其為人也。又嘗稱質之賢,曰:「惜也,但欠世宗一死耳。」 【 鄭毅夫云】
陶穀進禪文
太祖將受禪,未有禪文,翰林學士承旨陶穀在旁,出諸懷中而進之,曰:「已成矣。」太祖由是薄其為人。
民間諠言當立點檢為天子
周恭帝幼衝,軍政多決於韓通,通愚愎,太祖英武有度量,多智略,屢立戰功,由是將士皆愛服歸心焉。及將北征,京師間諠言 【 京師間諠言 「京師間」錦繡萬花谷前集卷一六、說郛卷九作「京師民間」。】 :「出軍之日,當立點檢為天子。」富室或挈家逃匿於外州,獨宮中不之知。太祖聞之懼,密以告家人曰:「外間哅哅如此,將若之何?」太祖姊或云即魏國長公主 【 太祖姊或云即魏國長公主 「姊」,錦繡萬花谷、說郛作「娣」;「或云即魏國長公主」八字聚珍本作夾注;「國」原作「氏」,據錦繡萬花谷改。】 ,面如鐵色,方在廚,引麪杖逐太祖擊之,曰:「大丈夫臨大事,可否當自決胸懷,乃來家間恐怖婦女何為邪!」太祖默然而出。 【 王衍粹云】
杜太夫人聞變言笑自若
太祖之自陳橋還也,太夫人杜氏、夫人王氏方設齋於定力院。聞變,王夫人懼,杜太夫人曰:「吾兒平生奇異,人皆言當極貴,何憂也。」言笑自若。太祖即位,是月,契丹、北漢兵皆自退 【 契丹北漢兵皆自退 「兵」字原脫,據說郛卷九、長編卷一建隆元年正月末條補。】 。
太祖微行
太祖初即位,亟出微行,或諫曰:「陛下新得天下,人心未安,今數輕出,萬一有不虞之變,其可悔乎!」上笑曰:「帝王之興,自有天命,求之亦不能得,拒之亦不能止。萬一有不虞之變,其可免乎!周世宗見諸將方面大耳者皆殺之,然我終日侍側,不能害我。若應為天下主,誰能圖之?不應為天下主,雖閉門深居,何益也?」由是微行愈數,曰:「有天命者,任自為之,我不汝禁也。」於是眾心懼服,中外大安。詩稱武王之德,曰:「上帝臨汝,無貳爾心。」又曰:「無貳無虞,上帝臨汝。」漢高祖罵醫曰:「命乃在天,雖扁鵲何益?」乃知聰明之主 【 乃知聰明之主 「之主」二字原脫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補。】 ,生知之性如合符矣。 【 此亦得之先公云】
小黃門損畫殿壁
太祖嘗見小黃門損畫殿壁者,怒之,曰:「子可斬也。此乃天子廨舍耳,汝豈得敗之邪!」 【 始平公云】
軍校獻手檛
太祖將親征,軍校有獻手檛者 【 手檛者 「檛」原作「撾」,據宋朝事實類苑(以下簡稱類苑)卷一改,下同。】 ,上問曰 【 上問曰 「問」字原脫,據類苑補。】 :「此何以異於常檛而獻之?」軍校密言曰:「陛下試引檛首視之。檛首,即劍柄也。有刃韜於中,平居可以為杖,緩急以備不虞。」上笑,投之於地,曰:「使我親用此物,事將何如?且當是時,此物固足恃乎?」 【 魏舜卿云】
乘快指揮而誤
太祖嘗罷朝,坐便殿,不樂者久之。內侍行首王繼恩請其故,上曰:「爾謂天子為容易邪?早來吾乘快指揮一事而誤,故不樂耳。」孔子稱「如知為君之難也 【 如知為君之難也 「如」原作「誠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論語子路篇改。】 ,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」,太祖有焉。
寶裝溺器
太祖平蜀,孟昶宮中物有寶裝溺器 【 孟昶宮中物 類說卷一九輯三朝聖政錄「孟」上有「閱」字。】 ,遽命碎之,曰:「自奉如此,欲求無亡得乎?」見諸侯大臣侈靡之物,皆遣焚之。
因獵墜馬
太祖初即位,頗好畋獵,嘗因獵墜馬,怒,自拔佩刀刺馬殺之。既而嘆曰:「我耽於逸樂,乘危走險,自取顛越,馬何罪焉?」自是遂不復獵。
幽燕未定何謂一統
開寶九年 【 開寶九年 「九」原作「元」,據長編卷一七開寶九年二月己亥條、宋會要輯稿帝系一之三改。】 ,群臣請上太祖尊號曰應天廣運一統太平聖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,上曰:「幽燕未定,何謂一統?」遂卻其奏。
自悔醉酒
太祖嘗謂左右曰:「朕每因宴會,乘懽至醉,經宿,未嘗不自悔也。」
怒貶趙逢
太祖親征澤、潞,中書舍人趙逢憚涉山險,稱墜馬傷足,止於懷州 【 止於懷州 「懷」原作「澤」,據宋史卷二七0趙逢傳改。】 。及師還,當草制,復稱疾,上怒,謂宰相曰:「逢人臣,乃敢如此!」遂貶房州司戶。
曹彬平江南未得使相
太祖遣曹彬伐江南,臨行謂之曰:「克之還,必以使相為賞。」彬平江南而還,上曰:「今方隅未平者尚多,汝為使相,品位極矣,豈肯復力戰邪!且徐之,更為我取太原。」因密賜錢五十萬。彬怏怏而退,至家,見布錢滿室,乃歎曰:「好官亦不過多得錢耳,何必使相也。」太祖重惜爵位,不肯妄與人如此。孔子稱:「惟器與名,不可以假人,君之所司也。」 【 君之所司也 「君」上原衍「人」字,據聚珍本、左傳成公二年刪。】
太祖彈雀
太祖嘗彈雀於後園,有群臣稱有急事請見,太祖亟見之,其所奏乃常事耳。上怒,詰其故,對曰:「臣以為尚急於彈雀。」上愈怒,舉柱斧柄撞其口,墮兩齒,其人徐俯拾齒置懷中。上罵曰:「汝懷齒欲訟我邪?」對曰:「臣不能訟陛下,自當有史官書之。」上悅,賜金帛慰勞之。
李懷忠諫徙都
太祖幸西京,將徙都,群臣不欲留。時節度使李懷忠乘間諫曰 【 時節度使李懷忠乘間諫曰 「時節度使」類苑卷一六李懷忠作「時有節度使」。】 :「東京有汴渠之漕,坐致江淮之粟四五千萬 【 坐致江淮之粟 「致」原作「至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類苑改。】 ,以贍百萬之軍,陛下居此,將安取之?且府庫、重兵皆在東京,陛下誰與此處乎?」上乃還。 【 右皆出石介三朝聖政錄】
李筠謀反
潞州節度使李筠謀反,其長子涕泣切諫,不聽,使其長子入朝,且詗朝廷動靜。太祖迎謂曰:「太子,汝何故來?」其子以頭擊地,曰:「此何言,必有讒人搆臣父耳!」上曰:「吾亦聞汝數諫爭,老賊不汝聽耳。汝父使汝來者,不復顧惜,使吾殺之耳 【 使吾殺之耳 「使吾」類苑卷七八潞州李筠作「欲」字。】 。吾今殺汝何為?汝歸語汝父:我未為天子時,任自為之;我既為天子,汝獨不能少讓之邪?」其子歸,具以白筠。
筠謀反 【 筠謀反 類苑作「筠反」;學海本作「筠欲謀反」,長編卷一建隆元年四月癸未條作「筠謀反愈急」。】 。有僧素為人所信嚮,筠乃召見,密謂之曰:「吾軍府用不足,欲借師之名以足之。吾為師作維那,教化錢糧各三十萬,且寄我倉庫,事畢之日中分之。」僧許諾。乃令僧積薪,坐其上,克日自焚。筠為穿地道於其下,令通府中,曰:「至日走歸府中耳。」筠乃與夫人先往,傾家財盡施之。於是,遠近爭以錢糧饋之,四方輻輳,倉庫不能容。旬日六十萬俱足。筠乃塞地道,焚僧殺之,盡取其錢糧,遂反。引軍出澤州。
車駕自往征之,山路險狹多石 【 山路險狹多石 「險」類苑作「隘」。】 ,不可行。上自於馬上抱數石,群臣、六軍皆負石,即日開成大道。筠戰敗於境上,走入澤州。圍而克之,斬筠,遂屠澤州。進至潞州,其子開城降,赦之。 【 閻士良云】
太祖寵待趙普如左右手
太祖初登極時,杜太后尚康寧,常與上議軍國事,猶呼趙普為書記,嘗撫勞之曰:「趙書記且為盡心,吾兒未更事也。」太祖寵待趙韓王如左右手。御史中丞雷德驤劾奏趙普強市人第宅 【 劾奏趙普強市人第宅 類苑卷六趙韓王、五朝言行錄卷一之一「普」上無「趙」字。】 ,聚斂財賄,上怒,叱之曰 【 叱之曰 「之」字原脫,據類苑、五朝言行錄及長編卷九開寶元年十月甲戌條補。】 :「鼎鐺尚有耳,汝不聞趙普吾之社稷臣乎?」命左右曳於庭數匝,徐使復冠,召升殿,曰:「今後不宜爾,且赦汝,勿令外人知也。」
金匱之盟
昭憲太后聰明有智度,嘗與太祖參決大政,及疾篤,太祖侍藥餌,不離左右。太后曰:「汝自知所以得天下乎?」太祖曰:「此皆祖考與太后之餘慶也。」太后笑曰:「不然,正由柴氏使幼兒主天下耳。」因敕戒太祖曰 【 敕戒太祖 「敕戒」原作「敷戒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改。】 :「汝萬歲後,當以次傳之二弟 【 當以次傳之二弟 「以」字原脫,據五朝言行錄卷一之一補。】 ,則并汝之子亦獲安耳。」太祖頓首泣曰:「敢不如母教!」太后因召趙普於榻前,為約誓書,普於紙尾自署名云:「臣普書。」藏之金匱,命謹密宮人掌之。
及太宗即位,趙普為盧多遜所譖,出守河陽 【 出守河陽 「守」原作「為」,據五朝言行錄改。】 ,日夕憂不測。上一旦發金匱,得書,大寤,遂遣使急召之,普惶恐,為遺書與家人別而後行。既至,復為相。
趙普舉官
趙普嘗欲除某人為某官,不合太祖意,不用;明日,普復奏之,又不用;明日,又奏之,太祖怒,取其奏壞裂投地,普顏色自若,徐拾奏歸,補綴;明日,復進之,上乃寤,用之。其後果稱職,得其力。
趙普固請賞功
太祖時,嘗有群臣立功,當遷官。上素嫌其人,不與,趙普堅以為請。上怒曰:「朕固不為遷官,將若何?」普曰:「刑以懲惡,賞以酬功,古今之通道也。且刑賞者,天下之刑賞,非陛下之刑賞也,豈得以喜怒專之?」上怒甚,起,普亦隨之;上入宮,普立於宮門 【 普立於宮門 「於」字原脫,據類苑卷一六趙韓王二、長編卷一四開寶六年八月甲辰條、五朝言行錄卷一之一補。】 ,久之不去。上寤,乃可其奏。 【 右皆趙興宗云】
杯酒釋兵權
太祖既得天下,誅李筠、李重進,召趙普問曰 【 召趙普問曰 「趙」字原脫,據長編卷二建隆二年七月庚午條,五朝言行錄卷一之一補。】 :「天下自唐季以來,數十年間,帝王凡易十姓 【 帝王凡易十姓 「十姓」長編作「八姓」。】 ,兵革不息,蒼生塗地,其故何也?吾欲息天下之兵,為國家建長久之計,其道何如?」普曰:「陛下之言及此,天地人神之福也 【 天地人神之福也 「人神」原倒,據長編、五朝言行錄改。】 。唐季以來,戰鬥不息,國家不安者,其故非他,節鎮太重,君弱臣強而已矣。今所以治之,無他奇巧也,惟稍奪其權,制其錢穀,收其精兵,則天下自安矣。」語未畢,上曰:「卿勿復言,吾已諭矣。」
頃之,上因晚朝,與故人石守信、王審琦等飲酒,酒酣,上屏左右謂曰:「我非爾曹之力不得至此,念爾之德無有窮已。然為天子亦大艱難,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 【 為節度使之樂 「為」下原衍「郡」字,據長編、五朝言行錄刪。】 ,吾今終夕未嘗敢安枕而臥也 【 安枕而臥也 「枕」原作「寢」,據同上書改。】 。」守信等皆曰:「何故?」上曰:「是不難知之,居此位者,誰不欲為之?」守信等皆惶恐起,頓首曰 【 皆惶恐起頓首曰 「惶恐起」三字原脫,據五朝言行錄補。】 :「陛下何為出此言?今天命已定,誰敢復有異心?」上曰:「不然。汝曹雖無心,其如汝麾下之人欲富貴者何 【 其如汝麾下之人 「汝」字原脫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五朝言行錄補。】 !一旦以黃袍加汝之身,汝雖欲不為,不可得也。」皆頓首涕泣曰:「臣等愚不及此,唯陛下哀憐,指示以可生之塗。」上曰:「人生如白駒之過隙,所謂好富貴者 【 所謂好富貴者 「謂」,長編、五朝言行錄作「為」。】 ,不過欲多積金銀 【 不過欲多積金銀 「銀」,同上書作「錢」。】 ,厚自娛樂,使子孫無貧乏耳。汝曹何不釋去兵權,擇便好田宅市之,為子孫立永久之業;多置歌兒舞女,日飲酒相懽,以終其天年。君臣之間,兩無猜嫌,上下相安,不亦善乎!」皆再拜謝曰:「陛下念臣及此,所謂生死而肉骨也。」明日,皆稱疾,請解軍權。上許之,皆以散官就第,所以慰撫賜賚之甚厚,與結婚姻,更置易制者,使主親軍。
其後,又置轉運使、通判,使主諸道錢穀 【 使主諸道錢穀 「使」字原脫,據五朝言行錄補。】 ,收選天下精兵以備宿衛,而諸功臣亦以善終,子孫富貴,迄今不絕。曏非趙韓王謀慮深長,太祖聰明果斷 【 太祖聰明果斷 「聰明」二字原脫,據同上書補。】 ,天下何以治平?至今班白之老不識干戈 【 班白之老不識干戈 「班」,同上書作「戴」。】 ,聖賢之見何其遠哉!普為人陰刻,當其用事時,以睚眦中傷人甚多 【 以睚眦中傷人甚多 「」下原衍「自」字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五朝言行錄刪。】 ,然其子孫至今享福祿 【 至今享福祿 「祿」字原脫,據五朝言行錄補。】 ,國初大臣鮮能及者,得非安天下之謀,其功大乎 【 得非安天下之謀其功大乎 「乎」原作「矣」,學海本作「耶」,據五朝言行錄改。】 ! 【 始乎公云】
收諸道精兵
太祖既納韓王之謀,數遣使者分詣諸道,選擇精兵。凡其才力伎藝有過人者,皆收補禁軍,聚之京師,以備宿衛。厚其糧賜,居常躬自按閱訓練,皆一以當百。諸鎮皆自知兵力精銳非京師之敵,莫敢有異心者,由我太祖能強幹弱支,致治於未亂故也 【 致治於未亂故也 「致」李藏本、聚珍本及五朝言行錄卷一之一作「制」。】 。 【 始平公云】
愛惜宿衛之士
太祖征河東,圍太原,久之不拔,宿衛之士皆自奮告曰 【 皆自奮告曰 「自奮」原倒,據類苑卷一改。】 :「蕞爾小城而久不拔者,士不致力故也。臣等請自往力攻,必取之。」上止之曰 【 上止之曰 「上」字原脫,據類苑補;學海本、聚珍本作「固」。】 :「吾蒐簡訓練汝曹,比至於成,心盡力竭矣 【 心盡力竭矣 「盡力」二字原倒,「竭」字原脫,據類苑正補。】 。汝曹天下精兵之髓,而吾之股肱牙爪也,吾寧不得太原,豈可糜滅汝曹於此城之下哉!」遂引兵而還。軍士聞之,無不感激,往往有出涕者。
太祖修大內
初,梁太祖因宣武府署修之為建昌宮 【 宣武府署修之為建昌宮 「署」類苑卷一作「第」。】 ,晉改命曰大寧宮,周世宗復加營繕,猶未盡如王者之制。太祖始命改營之,一如洛陽宮之制 【 一如洛陽宮之制 「一」字原脫,據學海本及類苑補。】 。既成,太祖坐正殿,令洞開諸門直望之,謂左右曰:「此如我心,小有邪曲 【 小有邪曲 「小」李藏本、長編卷九開寶元年正月乙巳條、古今事文類聚續集卷五及宋史卷三太祖本紀三均作「少」。】 ,人皆見之。」
衛融被俘
融將兵助筠,融兵敗,生獲之。上面責其助亂,因謂曰:「朕今赦汝,汝能為我用乎?」對曰:「臣家四十口,皆受劉氏溫衣飽食,何忍負之!陛下雖不殺臣%太祖征李筠,河東遣其宰相 【 陛下雖不殺臣 「陛下」二字原脫,據學海本及類苑卷一補。】 ,臣終不為陛下用,得間則走河東耳。」上怒,命以鐵檛檛其首 【 命以鐵檛檛其首 下一「檛」字原脫,據學海本及類苑補。】 ,曳出。融曰:「人誰不死?得死君事,臣之福也。」上曰:「忠臣也!」召之於御座前,傅以良藥,賜襲衣、金帶及鞍勒,拜太府卿。
徐鉉入朝
王師平江南,徐鉉從李煜入朝,太祖讓之,以其不早勸李煜降也。鉉曰:「臣在江南,備位大臣,國亡不能止,罪當死,尚何所言!」上悅,撫之曰:「卿誠忠臣,事我當如事李氏也。」
武臣亦當讀經書
太祖聞國子監集諸生講書,喜,遣使賜之酒果,曰:「今之武臣,亦當使其讀經書,欲其知為治之道也。」
擢用英俊不問資級
太祖聰明豁達,知人善任使,擢用英俊,不問資級。察內外官有一材一行可取者,密為籍記之 【 密為籍記之 「籍記」二字原倒,據學海本改。】 。每一官缺,則披籍選用焉。是以下無遺材,人思自效。 【 右皆出三朝訓鑑圖】
董遵誨守通遠軍
太祖微時與董遵誨有隙,及即位,召而用之,使守通遠軍。通遠軍者,今環州是也。其母因亂沒胡中,上因契丹厚以金帛贖而與之,遵誨涕泣,恨無死所。党項羌掠回鶻貢物,遵誨寄聲誚讓之,羌懼,即遣使謝,歸其所掠。
軍校誣告郭進謀反
太祖使郭進守西土,每遣戍卒,上輒戒曰:「有罪,我尚能赦汝,郭進殺汝矣,不可犯也。」有部下軍校告其謀反者,上詰問其故,軍校辭窮,服曰:「進御下嚴,臣不勝忿怨,故誣之耳。」上命執以與進,令自誅之,進釋不問,使禦河東寇,曰:「汝有功則我奏遷汝官,敗則降河東,勿復來也。」軍校往死戰,果立功而還。
軍士誣告張永德謀反
張永德,周祖之婿也。為鄧州節度使,有軍士告其謀反,太祖械送之,永德笞之十下而已。 【 右皆始平公云】
張美鎮滄州
張美為滄州節度使,民有上書告美強取其女為妾 【 民有上書告美強取其女為妾 「民」字原脫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長編卷八乾德五年三月戊戌條補。】 ,及受取民財四千緡 【 受取民財四千緡 長編「緡」下有「者」字。】 。太祖召上書者諭之曰:「汝滄州,昔張美未來時,民間安否?」對曰:「不安。」曰:「既來則何如?」對曰:「既來,則無復兵寇。」帝曰:「然則張美全汝滄州百姓之命,其賜大矣,雖取汝女,汝安得怨?今汝欲貶此人,殺此人,吾何愛焉,但愛汝滄州之人耳。吾今戒軟美,美宜不復敢 【 美宜不復敢 「敢」原作「取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長編改。】 。汝女直錢幾何?」對曰:「直錢伍百緡。」帝即命官給美所取民錢,并其女直,而遣之。乃召美母,告以美所為,母叩頭謝罪,曰:「妾在闕下,不知也。」乃賜其母錢萬緡,令遺美,使還所略民家,謂之曰 【 令遺美使還所略民家謂之曰 「使」至「之」八字原脫,據長編補。】 :「語汝兒,乏錢欲錢 【 乏錢欲錢 「乏錢」原作「汝」,據長編改。】 ,當從我求,無為取於民也;善遇民女,歲時贈遺其家,數慰撫之。」美惶恐,折節為廉謹。頃之,以政績聞。美在滄州十年,故世謂之滄州張氏。 【 龐安道云】
周渭妻莫氏
周渭,連州人。湖南與廣南戰,渭為廣南所虜,其妻莫氏并二子留在家。渭仕廣南有官祿矣。太祖平廣南,得渭,喜,以為平廣南得一人耳。後以為侍御史、廣南轉運使 【 廣南轉運使 「轉運使」長編卷一八太平興國二年歲末及宋史卷三0四周渭傳作「轉運副使」。】 。渭久已改娶 【 渭久已改娶 「渭」字原脫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補。】 ,使人訪其故妻,先與之別二十七年矣。妻固不嫁,育二子皆長。渭欲復迎之,妻曰:「君既有室,我不可復往。且吾有婦孫 【 吾有婦孫 「有」長編作「與」。】 ,居此久,不可去。」渭為具奏,詔特爵為縣君;并其二子,渭皆為奏官。 【 張公錫云】
周渭治州縣
周渭為白馬縣主簿,大吏有罪,渭輒斬之,太祖奇其材,擢為贊善大夫。後通判興州事,有外寨軍校縱其士卒暴犯居民,渭往責而斬之,眾莫敢動。上聞益壯之,詔褒稱焉。 【 出聖政錄】
王明不受民賂遺
王明為鄢陵縣令,公廉愛民。是時天下新定,法禁尚寬,吏多受民賂遺,歲時皆有常數,民亦習之,不知其非。明為鄢陵令,民以故事有所獻饋,明曰:「令不用錢,可人致數束薪置水際,令欲得之。」民不諭其意。數日,積薪累至數十萬,明取以築堤道,民無水患 【 民無水患 「民」學海本、聚珍本作「明年」。】 。太祖聞之,即擢明知廣州。
太祖太宗授受之懿
君倚曰:太祖初晏駕,時已四鼓,孝章宋后使內侍都知王繼隆召秦王德芳 【 王繼隆召秦王德芳 「王繼隆」長編卷一七開寶九年十月癸丑條作「王繼恩」,李燾在此條下自注云:「此據司馬光記聞,誤以王繼恩為繼隆,程德玄為賈德玄,今依國史改定。」】 ,繼隆以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,乃不詣德芳,而以親事一人徑趨開封府召晉王。見醫官賈德玄先坐於府門 【 賈德玄先坐於府門 「先」字原脫,據長編及治蹟統類卷二補。】 ,問其故,德玄曰:「去夜二鼓,有呼我門者,曰『晉王召』,出視則無人,如是者三。吾恐晉王有疾,故來。」繼隆異之,乃告以故,叩門,與之俱入見王,且召之。王大驚,猶豫不敢行,曰:「吾當與家人議之。」入久不出,繼隆趣之,曰:「事久將為他人有矣。」遂與王雪中步行至宮門 【 遂與王雪中步行至宮門 「行」字原脫,據聚珍本、太平治蹟統類卷二補;長編「遂」上有「時大雪」三字,「王」下有「於」字。】 ,呼而入。繼隆使王且止其直廬,曰:「王且待於此,繼隆當先入言之。」德玄曰:「便應直前,何待之有?」遂與俱進。至寢殿,宋后聞繼隆至,問曰:「德芳來邪?」繼隆曰:「晉王至矣。」后見王,愕然,遽呼「官家」,曰:「吾母子之命,皆託官家 【 皆託官家 長編「託」下有「於」字。】 。」王泣曰:「共保富貴,無憂也。」德玄後為班行,性貪,故官不甚達,然太宗亦優容之。
太祖出宮人
太祖時,宮人不滿三百人,猶以為多,因久雨不止,故又出其數十人 【 故又出其數十人 「故」、「其」二字原脫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補。】 。
以資蔭出身者不得先親民
太祖嘗曰:「貴家子弟,唯知飲酒彈琵琶耳,安知民間疾苦!」由是詔:「凡以資蔭出身者,皆先使之監當場務,未得親民。」
帝王之子當務讀經書
太祖嘗謂秦王侍講曰:「帝王之子,當務讀經書,知治亂之大體,不必學作文章,無所用也。」
太祖性節儉
太祖性節儉,寢殿設布緣葦簾 【 布緣葦簾 「葦」原作「幃」,據類苑卷一及類說卷一九輯三朝聖政錄改。】 ,嘗出麻屨布衫以示左右 【 嘗出麻屨布衫以示左右 類說、類苑所引聖政錄「衫」作「裳」,「以示」作「賜」。】 ,曰:「此吾故時所服也。」 【 右出聖政錄】
符彥卿不可復委兵柄
太祖欲使符彥卿典兵,趙韓王屢諫,以謂彥卿名位已盛 【 以謂彥卿名位已盛 「謂」五朝言行錄卷一之一、長編卷四乾德元年二月丙戌條作「為」。】 ,不可復委以兵柄,上不聽。宣已出,韓王復懷之請見,上迎謂之曰:「豈非以符彥卿事邪?」對曰:「非也。」因別以事奏,既罷 【 因別以事奏既罷 「以」、「既」二字原脫,「事奏」原倒,據五朝言行錄、長編補正。】 ,乃出彥卿宣進之。上曰:「果然。宣何以復在卿所?」韓王曰:「臣託以處分之語有未備者 【 處分之語有未備者 「有」字原脫,據長編補。】 ,復留之,惟陛下深思利害,勿為後悔 【 勿為後悔 「悔」原作「患」,據五朝言行錄、長編改。】 。」上曰:「卿苦疑彥卿,何也?朕待彥卿至厚,彥卿能負朕邪 【 彥卿能負朕邪 「邪」原作「也」,據同上書改。】 ?」韓王曰:「陛下何以能負周世宗 【 何以能負周世宗 「能」字原脫,據同上書補。】 ?」上默然,遂中止 【 遂中止 「遂」上長編有「事」字。】 。 【 藍元震云】
曹彬為世宗親吏
太祖事世宗於澶州,曹彬為世宗親吏,掌茶酒,太祖嘗從之求酒 【 從之求酒 「酒」字原脫,據五朝言行錄卷一之二補。】 ,彬曰 【 彬曰 「彬」字原脫,據同上書補。】 :「此官酒,不敢相與。」自沽酒以飲太祖。及即位 【 及即位 「及」字原脫,據同上書補。】 ,常語及世宗舊吏,曰:「不欺其主者,獨曹彬耳。」由是委以腹心,使監征蜀之軍。 【 堯夫云】
宋白知貢舉
太祖時,宋白知舉 【 疑為陶穀】 。」白大懼而悉改其牓,使協公議而出之。#,多受金銀,取捨不公,恐牓出眾議沸騰,迺先具姓名以白上,欲託上指以自重。上怒曰:「吾委汝知舉,取捨汝當自決,何為白我?我安能知其可否?若牓出別致人言,當斫汝頭以謝
涑水記聞卷第二
呂蒙正不喜記人過
呂蒙正相公不喜記人過。初參知政事,入朝堂,有朝士於簾內指之曰:「是小子亦參政邪?」 【 是小子亦參政邪 「參」下原衍「知」字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、類苑卷一三呂蒙正、五朝言行錄卷一之六刪。】 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。其同列怒之 【 同列怒之 「之」字原脫,據類苑及古今事文類聚別集卷一六補。】 ,令詰其官位姓名,蒙正遽止之。罷朝,同列猶不能平,悔不窮問,蒙正曰:「若一知其姓名,則終身不能復忘,固不如毋知也 【 不如毋知也 「毋」原作「無」,據五朝言行錄、古今事文類聚及宋史卷二六五呂蒙正傳改。】 。且不問之 【 且不問之 「且」字原脫,據五朝言行錄補。】 ,何損?」時皆服其量。
侯舍人
太宗末 【 太宗末 類苑卷七八侯舍人「末」下有「年」字。】 ,關中群盜有馬四十疋,常有怨於富平人,志必屠之,驅略農人,使荷畚鍤隨之,曰:「吾克富平,必夷其城郭。」富平人恐,輒詣荊姚見同州巡檢侯舍人告急。舍人素有威名,率眾伏於邑北,群盜聞之,捨富平不攻而去。舍人引兵於邑西邀之,令士皆傅弩,戒勿妄發 【 勿妄發 類苑「勿」下有「得」字。】 ,曰:「賊皆有甲,不可射;射其馬,馬無具裝,又劫掠所得,非素習戰也,射之必將驚潰。」既而,合戰,眾弩俱發,賊馬果驚躍散走,縱兵擊之,俘斬略盡。餘黨散入他州,巡檢獲之,自以為功,送詣州邑。盜固稱:「我非此巡檢所獲,乃侯舍人所獲也。」巡檢怒,自詣獄責之,曰:「爾非我所獲而何?」盜曰:「我昔與君遇於某地,君是時何不擒我邪?我又與君遇於某地,君是時棄兵而走,何不擒我邪?我為侯舍人所破,狼狽失據,為君所得,此所謂敗軍之卒,舉帚可撲,豈君智力所能獨辦邪?」巡檢慚而退。 【 公云】
楊譚林特督運芻粟
至道中,國家征夏虜,調發陝西芻粟隨軍至靈武,陝西騷動,民皆逃匿,賦役不肯供給。有詔:「督運者皆得便宜從事 【 皆得便宜從事 「得」類苑卷二三楊譚林特作「聽」。】 ,不牽常法。」吏治率皆峻急,而京兆府通判水部員外郎楊譚 【 楊譚 「譚」宋史卷三0七楊覃傳、卷二八三林特傳均作「覃」。】 、大理寺丞林特尤甚。長安人歌之曰:「楊譚見手先教鎖,林特逢頭便索枷。」長安多大豪及有蔭戶,尤不可號令。有見任知某州妻清河縣君者,不肯運糧,譚錄而杖之,於是民莫敢不趨令。譚、特令民每驢負若干,每人擔若干,仍齎糧若干,官為封之,須出塞乃聽食,怨嗟之聲滿道。既而京兆最為先辦,民無逃棄者;諸州皆稽留不能辦,比事畢 【 比事畢 「畢」類苑作「訖」。】 ,人畜死者什八九 【 人畜死者 類苑「畜」下有「皆」字。】 。由是人始復稱之。二人以是得顯官:譚終諫議大夫,特至尚書、三司使。 【 公云】
趙昌言
李順作亂於蜀,詔以參知政事趙昌言監護諸將討之。至鳳州 【 至鳳州 「至」字原脫,「州」原作「翔」,據長編卷三六淳化五年九月甲寅條注引記聞補改。】 ,是時寇準知州事 【 是時寇準知州事 「事」字原脫,據長編補。】 ,密上言:「趙昌言素有重名,又無子息,不可征蜀,授以利柄。」太宗得疏大驚,曰:「朝廷皆無忠臣,言莫及此。賴有寇準憂國家耳 【 賴有寇準憂國家耳 「有」原作「以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長編改。】 。」乃詔昌言行所至即止,專以軍事付王昭宣 【 王昭宣 原作「王紹宣」,類苑卷七四趙昌言作「王韶且」,長編作「王繼恩」,疑「紹宣」乃「昭宣」之誤,王繼恩時官為昭宣使也,據改。】 ,罷知政事 【 罷知政事 長編及宋史卷二六七趙昌言傳無「知」字。】 ,以工部侍郎知鳳翔府,召寇準參知政事。昌言自鳳翔歷秦、陝、永興三州,入為御史中丞。
真宗即位,咸平五年,翰林學士王欽若、直館洪湛知貢舉。京師豪族有奏名至及第者,既而其家分居爭財,出其錢簿,有若干貫遺知舉洪學士。上怒,下御史臺窮治,連及王欽若 【 連及王欽若 類苑「連」上有「事」字。】 ,亦有所受。是時欽若被眷遇,上大怒,以為昌言操意巇險,誣陷大臣,昌言自戶部尚書兼御史中丞貶安州司馬。自是不獲省錄十餘年,更屢赦 【 更屢赦 「屢」類苑作「累」。】 ,量移放還。至祥符中,乃復敘為戶部侍郎。西祀恩,遷吏部侍郎卒。 【 公云】
趙昌言折頞
李順反,太宗命參知政事趙昌言為元帥。昌言為人辯智,於上前指畫破賊之策,上悅之,恩遇甚厚。既行,時有峨眉山僧茂貞以術得幸,謂上曰:「昌言折頞 【 昌言折頞 「頞」原作「額」,據學海本及長編卷三六淳化五年九月甲寅條改。】 ,貌有反相,不宜委以蜀事。」上悔之,遽遣使者追止其行,以兵付諸將,留少兵,令昌言駐鳳州為後援。事平,罷參知政事,知鳳翔府。 【 王原叔云】
錢若水正冤獄
錢若水為同州推官,知州性褊急,數以胸臆決事,不當。若水固爭不能得,輒曰:「當奉陪贖銅耳 【 奉陪贖銅耳 「奉陪」二字原倒,據類苑卷二二錢若水、五朝言行錄卷二之二改。】 。」已而 【 已而 「已」原作「既」,據長編卷三一淳化元年十月乙巳條及類苑、五朝言行錄改。】 ,果為朝廷及上司所駁,州官皆以贖論。知州愧謝,已而復然。前後如此數矣。
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,不知所之,奴父母訟於州,命錄事參軍鞫之。錄事嘗貸錢於富民,不獲,乃劾富民父子數人共殺女奴,棄屍水中,遂失其屍。或為元謀,或從而加功,罪皆應死。富民不勝榜楚,自誣服。具上,州官審覆,無反異,皆以為得實。若水獨疑之,留其獄,數日不決。錄事詣若水廳事 【 廳事 「事」字原脫,據同上書補。】 ,詬之曰:「若受富民錢,欲出其死罪邪?」若水笑謝曰:「今數人當死,豈可不少留熟觀其獄詞邪?」留之且旬日,知州屢趣之,不得,上下皆怪之。
若水一旦詣州,屏人言曰:「若水所以留其獄者,密使人訪求女奴,今得之矣。」知州驚曰:「安在?」若水因密使人送女奴於知州所。知州乃垂簾引女奴父母問曰:「汝今見汝女,識之乎?」對曰:「安有不識也?」因從簾中推出示之,父母泣曰:「是也。」乃引富民父子,悉破械縱之。其人號泣不肯去,曰:「微使君之賜,則某滅族矣!」知州曰:「推官之賜也,非我也。」其人趣詣若水廳事 【 趣詣若水廳事 「事」字原脫,據學海本及同上書補。】 ,若水閉門拒之,曰:「知州自求得之,我何與焉?」其人不得入,繞垣而哭,傾家貲以飯僧,為若水祈福。
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數人,欲為之奏論其功,若水固辭,曰:「若水但求獄事正,人不冤死耳,論功非其本心也。且朝廷若以此為若水功,當置錄事於何地邪?」知州歎服曰:「如此尤不可及矣。」錄事詣若水叩頭愧謝 【 詣若水叩頭愧謝 「水」下原衍「廳」字,據類苑、五朝言行錄、長編刪。】 ,若水曰:「獄情難知,偶有過誤,何謝也?」於是遠近翕然稱之。未幾,太宗聞之,驟加進擢,自幕職半歲中為知制誥,二年中為樞密副使。 【 公云】
一奏欲誅三轉運使
李繼隆與轉運使盧之翰有隙,欲陷之罪,乃檄轉運司,期八月出塞,令辦芻粟。轉運司調發方集,繼隆復為檄言:「據陰陽人狀 【 據陰陽人狀 「據」字原脫,據類苑卷一七錢若水、五朝言行錄卷二之二補。】 ,國家八月不利出師,當更取十月。」轉運司遂散芻粟 【 轉運司遂散芻粟 「司」字原脫,據聚珍本及類苑、五朝言行錄補。】 。既而復為檄云:「得保塞胡偵候狀,言賊且入塞,當以時進軍 【 以時進軍 「軍」原作「兵」,據類苑、五朝言行錄改。】 ,芻粟即日取辦。」是時,民輸輓者適散,倉卒不可復集,繼隆遂奏轉運司乏軍興 【 乏軍興 「興」字原脫,據聚珍本及五朝言行錄補。】 。太宗大怒,立召中使一人,付三函,令乘驛騎取轉運使盧之翰、竇玭及某人首。丞相呂端、樞密使柴禹錫皆不敢言,惟樞密副使錢若水爭之,請先推驗,有狀然後行法。上大怒,拂衣起入禁中。二府皆罷,若水獨留廷中不去。上既食,久之,使人偵視廷中有何人,報云:「有細瘦而長者,尚立焉。」上出詰之 【 上出詰之 「詰」原作「語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類苑、五朝言行錄改。】 ,曰:「爾以同州推官再並為樞密副使,朕所以擢任爾者,以爾為賢 【 以爾為賢 「以爾」二字原脫,據五朝言行錄補。】 ,爾乃不才如是邪?尚留此安俟 【 尚留此安俟 「俟」原作「侯」,據類苑、五朝言行錄改。】 ?」對曰:「陛下不知臣無狀 【 無狀 「狀」原作「能」,據同上書改。】 ,使得待罪二府 【 使得待罪二府 「得」字原脫,據學海本及類苑、五朝言行錄補。】 ,臣當竭其愚慮,不避死亡,補益陛下,以報厚恩。李繼隆外戚,貴重莫比,今陛下據其一幅奏書,誅三轉運使,雖有罪,天下何由知之?鞫驗事狀明白,乃加誅,亦何晚焉 【 乃加誅亦何晚焉 類苑、五朝言行錄「加」上無「乃」字。】 ?獻可替否,死以守之,臣之常分。臣未獲死,固不敢退 【 固不敢退 「固」原作「故」,據同上書改。】 。」上意解,乃召呂端等,奏請如若水議,先令責狀,許之,三人皆黜為行軍副使。既而虜欲入塞事皆虛誕 【 事皆虛誕 「誕」字原脫,據五朝言行錄補。】 ,繼隆坐罷招討 【 坐罷招討 「坐罷」二字原脫,據類苑、五朝言行錄補。】 ,知秦州。 【 王居日云】
曹彬內舉
曹侍中將薨,真宗親臨視之 【 真宗親臨視之 「真宗」原作「神功」,五朝言行錄卷三之五作「太宗」,今據學海本、李藏本改。】 ,問以後事,對曰:「臣無事可言。」固問之,對曰:「臣二子璨與瑋 【 璨與瑋 「璨」、「瑋」原作「燁」、「煒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五朝言行錄改,下同。】 ,材器有取,臣若內舉,皆堪為將。」上問其優劣,對曰:「璨不如瑋。」已而果然。
瑋知秦州,嘗出巡城,以城上遮箭板太高,召主者令下之。主者對曰:「舊如此久矣。」瑋怒曰:「舊固不可改邪?」命牽出斬之。僚佐以主者老將,諳兵事,罪小,宜可赦,皆諫瑋,瑋不聽,卒誅之。軍中懾伏。
西蕃犯塞,候騎報虜將至,瑋方飲啗自若。頃之,報虜去城數里,乃起貫戴,以帛纏身,令數人引之,身停不動。上馬出城,望見虜陣有僧奔馬往來於陣前檢校,瑋問左右曰:「彼布陣乃用僧邪?」對曰:「不然。此虜之貴人也。」瑋問軍中誰善射者,眾言李超,瑋即呼超指示之,曰:「汝能取彼否?」對曰:「憑太保威靈,願得十五騎裹送至虜陣前,可以取之。」瑋以百騎與之,眾曰:「不獲而返,當死。」遂進至虜陣前,騎左右開,超射之,一發而斃。於是,虜鳴笳,嘯而遁。瑋以大軍乘之,虜遂大敗,出塞窮追,俘斬萬計,改邊鑿濠。西蕃由是慴服 【 西蕃由是熠服 「蕃」原作「邊」,據類苑卷五五李煒、五朝言行錄改。】 ,至今不敢犯塞,每言及瑋,則加手於額 【 加手於額 「額」原作「項」,五朝言行錄作「頂」,今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類苑改。】 ,呼之為父云。 【 全昭云】
曹瑋用間殺叛卒
瑋在秦州 【 瑋在秦州 「瑋」原作「煒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五朝言行錄卷三之五改,下同。】 ,有士卒十餘人 【 有士卒十餘人 「人」字原脫,據五朝言行錄及類苑卷五五李煒補。】 ,叛赴虜中。軍吏來告,瑋方與客弈棋,不應;軍吏亟言之,瑋怒,叱之曰:「吾固遣之去,汝再三顯言邪!」虜聞之,亟歸告其將,盡殺之。 【 伯康云】
曹彬仁愛多恕
曹侍中彬為人仁愛多恕,平數國,未嘗妄斬人 【 未嘗妄斬人 「人」字原脫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類苑卷一三曹侍中、五朝言行錄卷一之二改。】 。嘗知徐州,有吏犯罪,既立案,逾年然後杖之,人皆不曉其旨,彬曰:「吾聞此人新娶婦,若杖之,彼其舅姑必以婦為不利而惡之,朝夕笞罵,使不能自存。吾故緩其事,而法亦不赦也。」其用志如此。 【 張錫云】
楊徽之
楊徽之,建州浦城人。少好學,善屬文,有志節。是時福建屬江南,江南亦置進士科以延士大夫,徽之赴之,乃間道詣中朝應舉,夜浮江津。周世宗時及第,為拾遺。是時,太祖已為時望所歸,徽之上書言之。及太祖即位,將殺徽之,太宗時為晉王,力救之,曰:「此周室忠臣也,不可殺。」其後左遷為峨眉令,十餘年不得調。太宗即位,始召之,用為太子諭德、侍講,官至兵部侍郎,卒,贈僕射。徽之性介特,人罕能入其意者,雖親子弟,不肖不為奏任為官,平生獨奏外孫宋綬、族人自誠及某三人而已。綬後歷清顯,至參知政事。自誠,徽之姻族也,徙居建昌。自誠子偉,仕至翰林學士;從父弟儀,今為秘閣校理。 【 黃希云】
王濟好言事
光祿卿王濟,刑部詳覆官 【 刑部詳覆官 長編卷三一淳化元年十二月末「刑」上有「為」字。】 ,屢上封事。是時,諸道置提舉茶鹽酒稅一官,朝廷因令訪察民間事、吏之能否,甚重其選。會京西道闕官 【 京西道闕官 「官」字原脫,據類苑卷六王光祿補。】 ,太宗問左右:「刑部有好言者 【 刑部有好言者 長編「言」下有「事」字。】 ,為誰?」左右以濟對,上即以授之。
魏廷式乞對
魏廷式為益州路轉運使,入奏事,太宗令以事先詣中書,廷式曰:「臣乘傳來三千七百里之外,所奏事固望陛下宸斷決之,非為宰相來也,奈何詣中書?」上悅,即非時出見之,賜錢五十萬 【 賜錢五十萬 「十」原作「千」,據學海本改。】 ,遣還官。
姚坦好直諫
兗王宮翊善姚坦好直諫。王嘗作假山,所費甚廣,既成,召宮屬置酒共觀之 【 宮屬置酒共觀之 「宮」李藏本、學海本作「官」;類苑卷二作「其」,長編卷三五淳化五年二月己酉條作「僚」。】 ,眾皆褒歎其美,坦獨俛首不視。王強使視之,坦曰:「但見血山耳,安得假山?」王驚問其故,坦曰:「坦在田舍時,見州縣督稅,上下相驅峻急,里胥臨門,捕人父子兄弟,送縣鞭笞,血流滿身,愁苦不聊生。此假山皆民租賦所為 【 皆民租賦所為 「賦」類苑及宋史卷二七七姚坦傳作「稅」。】 ,非血山而何?」是時太宗亦為假山,亟命毀之。
王每有過失,坦未嘗不盡言規正。宮中自王以下皆不喜,左右乃教王詐稱疾不朝。太宗日使醫視之,逾月不瘳,上甚憂之,召王乳母入宮,問王疾增損狀,乳母曰:「王本無疾,徒以翊善姚坦檢束,王起居曾不得自便,王不樂,故成疾耳。」上怒曰:「吾選端士為王僚屬者,固為輔佐王為善耳。今王不能用規諫,而又詐疾,欲使朕逐去正人以自便,何可得也。且王年少,未知出此,必爾輩為之謀耳。」因命捽至後園,杖之數十。召坦慰諭之曰:「卿居王宮,為群小所嫉 【 為群小所嫉 「為」上宋史姚坦傳有「能以正」三字。】 ,大為不易。卿但能如此,毋患讒言,朕必不聽。」
田錫直諫太宗
田錫好直諫,太宗或時不能堪,錫從容奏曰:「陛下日往月來,養成聖性。」上悅,益重之。 【 右出聖政錄】
王禹偁文章獨步當世
王禹偁字元之,濟州人,少善屬文,舉進士及第,為大理評事、知長洲縣。太宗聞其名,召為右正言、直史館,纔周歲,遂知制誥。禹偁性剛狷,數忤權貴,宦官尤惡之。上累命執政召至中書戒諭之,禹偁終不能改。禹偁為翰林學士,上優待之,同列莫與比。上嘗曰:「當今文章,惟王禹偁獨步耳。」
王嘉祐論寇準入相
王元之之子嘉祐為館職 【 王元之之子嘉祐 「王元之」三字原脫,學海本作「王禹偁」,今據五朝言行錄卷四之二補;「嘉祐」原作「嘉言」,據長編卷五五咸平六年十一月己亥條、宋史卷二九三王禹偁傳及五朝言行錄改,下同。】 ,平時若愚騃,獨寇萊公知之,喜與之語。萊公知開封府,一旦問嘉祐曰:「外人謂劣丈云何?」嘉祐曰:「外人皆云丈人旦夕入相。」萊公曰:「於吾子意何如?」嘉祐曰:「以愚觀之,丈人不若未為相為善,相則譽望損矣。」萊公曰:「何故?」嘉祐曰:「自古賢相,所以能建功業、澤生民者,其君臣相得,皆如魚之有水,故言聽計從,而功名俱美;今丈人負天下重望,相則中外有太平之責焉,丈人之於明主,能若魚之有水乎?此嘉祐所以恐譽望之損也。」萊公喜,起執其手曰:「元之雖文章冠天下,至於深識遠慮,殆不能勝吾子也。」 【 始平公云】
獲李繼遷母
保安軍奏獲李繼遷母,太宗甚喜。是時寇準為樞密副使,呂端為宰相,上獨召準與之謀。準退 【 準退 「準」字原脫,據長編卷二五雍熙元年九月末、五朝言行錄卷二之一及宋史卷二八一呂端傳補。】 ,自宰相幕次前過不入,端使人邀入幕中,曰:「曏者主上召君何為?」準曰:「議邊事耳。」端曰:「陛下戒君勿分言於端乎?」準曰:「不然。」端曰:「若邊鄙常事 【 邊鄙常事 「常」字原脫,據長編、五朝言行錄及聚珍本補。】 ,樞密院之職,端不敢與知;若軍國大計,端備位宰相,不可以莫之知也。」準以獲繼遷母告,端曰:「君何以處之?」準曰:「準欲斬於保安軍北門之外,以戒凶逆 【 準欲斬於保安軍北門之外以戒凶逆 以上十五字原作「云云」,據長編、五朝言行錄、宋史改。】 。」端曰:「陛下以為何如?」準曰:「陛下以為然,令準之密院行文書耳。」端曰:「必若此,非計之得者也 【 非計之得者也 「者」字原脫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五朝言行錄補。】 。願君少緩其事,文書勿亟下,端將覆奏之 【 端將覆奏之 「覆」原作「發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長編、五朝言行錄改。】 。」即召閤門吏,使奏「宰臣呂端請對」。上召入之,端見,具道準言,且曰:「昔項羽得太公,欲烹之,漢高祖曰:『願遺我一盃羹。』夫舉大事者,固不顧其親,況繼遷胡夷悖逆之人哉!且陛下今日殺繼遷之母,繼遷可擒乎?若不然,徒樹怨讎而益堅其叛心耳 【 益堅其叛心耳 「益」字原脫,據長編、五朝言行錄補。】 。」上曰:「然則奈何?」端曰:「以臣之愚,謂宜置於延州 【 謂宜置於延州 「謂」原作「見」,據同上書改。】 ,使善養視之,以招徠繼遷,雖不能即降,終可以繫其心,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。」上撫髀稱善,曰:「微卿,幾誤我事。」即用端策。其母後疾死於延州,繼遷尋亦死,其子竟納款請命 【 其子竟納款請命 「款」字原脫,據同上書補;學海本「子」下有「德明」二字。】 。 【 張宗益云】
魏王德昭自剄
魏王德昭,太祖之長子,從太宗征幽州,軍中夜驚 【 議有謀立王者,會知上處乃止。上微聞,銜之,不言 【#軍中夜驚 長編卷二0太平興國四年八月甲戌條、宋史卷二四四燕王德昭傳「中」下有「嘗」字。】 ,不知上所在, 不言 「言」同上書作「悅」。】 。時上以北征不利,久不行河東之賞,議者皆以為不可,王乘間入言之,上大怒,曰:「待汝自為之,未晚也 【 未晚也 同上書「未」上有「賞」字。】 !」王皇恐還宮,謂左右曰:「帶刀乎?」左右辭以禁中不敢帶。王因入茶果閤門 【 入茶果閤門 長編無「門」字,「果」作「酒」。】 ,拒之,取割果刀自剄。上聞之,驚悔,往抱其尸,大哭曰:「癡兒,何至此邪!」 【 王宜父云】
蘇王元偓
蘇王元偓,太祖遺腹子,太宗子養之。 【 楊樂道云】
寇準奏事忤旨
太宗時,寇準為員外郎,奏事忤上旨 【 奏事忤上旨 「奏事」二字原脫,據五朝言行錄卷四之二補。】 ,上拂衣起 【 上拂衣起 「上」字原脫,據同上書補。】 ,欲入禁中,準手引上衣,令上復坐 【 令上復坐 「上」字原脫,據同上書補。】 ,決其事然後退。上由是嘉之。
太宗器重寇準
太宗器重準,嘗曰:「朕得寇準,猶唐文皇之得魏鄭公也。」準為虞部員外郎,言事,召對稱旨。太宗謂宰相曰:「朕欲擢用寇準,當授以何官?」宰相請用為開封府推官,上怒曰:「此官豈可以待準者邪?」宰相請用為樞密直學士,上沉思良久,曰:「且使為此官可也!」 【 陸子云】
李穆
李穆字孟雍,陽武人。幼沉謹,溫厚好學 【 溫厚好學 「溫」,類苑卷六李尚書作「忠」。】 ,聞酸棗王昭素先生善易,往師之。昭素喜其開敏,謂人曰:「觀李生材能器度,他日必為卿相。」昭素先時著易論三十三篇,秘不傳人,至是盡以授穆,穆由是知名。舉進士,翰林學士徐台符知貢舉,擢之上第,除郢州軍事判官,遷汝州防禦判官。周世宗即位,求文學之士,或薦穆,擢拜右拾遺 【 擢拜右拾遺 「右」原作「左」,據類苑及宋史卷二六三李穆傳改。】 。
太祖登極,遷殿中侍御史,屢奉使偽國。平蜀之初,通判洋州,又通判陝州,坐有罪,復免一官。久之,召為中允,尋以左拾遺知制誥。
太宗即位,累遷至中書舍人。宰相盧多遜得罪,穆坐與之同年登進士第,降授司封員外郎。上惜其材,尋命之考校貢院。及御試進士,上見其顏色憔悴,憐之,復以為中書舍人,職任皆如故。尋命知開封府事,有能名,遂擢參知政事。穆性至孝,母病累年,惡暑而畏風,穆身自扶持起居 【 身自扶持起居 「持」,類苑作「侍」。】 ,能適其志,或通夕不寐,未嘗有倦惰之色。母卒,哀毀過人。朝命起復,固辭,不得已,視事,然終不飲酒食肉,未終喪而卒,年五十七。上甚惜之,謂宰相曰:「李穆,國之良臣,奄爾淪沒,非穆之不幸,乃國之不幸也。」贈工部尚書。 【 出穆行狀】
知機務與通儒院學士
錢氏在兩浙,置知機務如知樞密院,通儒院學士如翰林學士。 【 唐子方云】
錢俶納土
崔仁冀事錢俶 【 崔仁冀 「崔」原作「周」,據長編卷一六開寶八年十二月丁卯條、宋史卷四八0錢俶傳改。】 ,首建歸朝之策。吳越丞相沈虎子者,錢氏骨鯁臣也。俶為朝廷攻拔常州,虎子諫曰:「江南,國之藩蔽。今大王自撤其藩蔽,將何以衛社稷乎?」俶出虎子為刺史,以仁冀代為丞相。仁冀說俶曰:「主上英武,所向無敵,今天下事勢已可知。保族全民,策之上者也。」俶深然之。太祖時,自明州泛海入朝,太祖禮而遣之。太平興國三年 【 太平興國三年 原作「開寶九年」,據聚珍本、長編卷一九太平興國三年五月乙酉朔條改。】 ,仁冀復從俶入朝,盧多遜說上留之勿遣。俶朝禮畢,數日,欲去,不獲命,又不敢辭,君臣恐懼,莫知所為。仁冀曰:「今朝廷意可知,大王不速納土,禍將至矣。」俶左右固爭,以為不可,仁冀厲聲曰:「今已在人掌握中,去國千里,唯有羽翼乃能飛去耳。」遂定策納兩浙地圖,請效土為內臣。上一再辭讓,遂受之。改封俶淮海國王,俶子惟濬淮南道節度使兼侍中 【 俶子惟濬淮南道節度使兼侍中 以上十三字原作「南道節度大使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改。】 ,以仁冀為副。俶辭,不行,更除鄧州。以仁冀為鴻臚卿,久之卒不遷官,蓋太宗心亦薄之也。 【 子方云】
孫何丁謂名大振
孫何、丁謂舉進士第,未有名,翰林學士王禹偁見其文,大賞之,贈詩云:「三百年來文不振 【 三百年來文不振 「三」宋史卷二八三丁謂傳作「二」。】 ,直從韓、柳到孫、丁。如今便好令修史,二子文章似六經。」二人由是名大振。
盧多遜父有高識
盧多遜父有高識,深惡多遜所為,聞其與趙中令為仇,曰:「彼元勳也,而小子毀之,禍必及我。得早死,不及見其敗,幸也。」竟以憂卒。未幾,多遜敗。 【 富公云】
趙普營西宅
韓王將營西宅,遣人於秦、隴市良材以萬數,盧多遜陰以白上,曰:「普身為元宰,乃與商賈競利。」及宅成,韓王時為西京留守,已病矣。詔詣闕,將行,乘小車一遊第中,遂如京師,至於捐館,不復再來矣。
報讎張孝子
張藏英,燕人,父為人所殺,藏英尚幼,稍長,擒讎人,生臠割以祭其父,然後食其心肝。鄉人謂之「報讎張孝子」。契丹用為蘆臺軍使。逃歸中國,從世宗征契丹。藏英請不用兵,先往說下瓦橋關。乃單騎往城下,呼曰:「汝識我乎?我張蘆臺也。」因陳世宗威德,曰:「非汝敵也 【 非汝敵也 「非汝」聚珍本作「汝非」。】 。不下,且見屠。」藏英素為燕人所信重,契丹遂自北門遁去,城人開門請降。 【 張文裕云】
涑水記聞卷第三
錢俶賄趙普
太祖時,趙韓王普為相,車駕因出,忽幸其第。時兩浙錢俶 【 兩浙錢俶 原作「兩浙王俶」,據類苑卷六趙韓王、五朝言行錄卷一之一改。】 ,方遣使致書及海物十瓶於韓王,置在左廡下 【 置在左廡下 「置」、「左」二字原脫,據五朝言行錄、類苑及學海本補。】 。會車駕至,倉卒出迎,不及屏也。上顧見,問何物,韓王以實對。上曰:「此海物必佳。」即命啟之,皆滿貯瓜子金也。韓王皇恐,頓首謝曰:「臣未發書,實不知;若知之,當奏聞而卻之。」上笑曰:「但取之,無慮。彼謂國家事皆由汝書生耳。」因命韓王謝而受之。韓王東京宅,皆用此金所修也。 【 富公云】
曹彬不妄殺
曹彬攻金陵,垂克,忽稱疾不視事。諸將皆來問疾,彬曰:「余之病非藥石所能愈 【 非藥石所能愈 「能」字原脫,據聚珍本、宋史卷二五八曹彬傳補。】 ,惟須諸公共發誠心,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,則自愈矣 【 則自愈矣 「則」字原脫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、錦繡萬花谷前集卷一五及五朝言行錄卷一之二補。】 。」諸將許諾,共焚香為誓。明日,稱愈 【 稱愈 「稱」五朝言行錄及宋史曹彬傳作「稍」。】 。及克金陵,城中皆安堵如故。曹翰克江州,忿其久不下,屠戮無遺。彬之子孫貴盛,至今不絕;翰卒未三十年,子孫有乞丐於海上者矣 【 海上者矣 「上」原作「中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五朝言行錄改。】 。 【 程頤云】
曹彬謙恭不伐
彬入金陵,李煜來見,彬給五百人,使為之運宮中珍寶金帛,唯意所取,曰:「明日皆籍為官物,不可復得矣。」時煜方以亡國憂憤,無意於蓄財,所取不多,故比諸降王獨貧。
彬克江南,入見,詣閤門進牓子云:「奉敕差往江南勾當公事回 【 奉敕差往江南 「奉」字原脫,據長編卷一七開寶九年二月庚戌條、宋史卷二五八曹彬傳補。】 。」時人美其不伐。
王禹偁
王禹偁,濟州人,生十餘歲,能屬文。太平興國八年,進士及第,補成武主簿,改大理評事、知長洲縣。太宗方獎拔文士,聞其名,召拜右拾遺、直史館,賜緋。故事,賜緋者給銀帶,上特命以文犀帶賜之。禹偁獻端拱箴以為誡。尋以左司諫知制誥。上嘗稱之曰:「王禹偁文章,當今天下獨步。」
判大理寺,散騎常侍徐鉉為妖巫道安所誣,謫官,禹偁上疏訟之,請反坐尼罪,由是貶商州團練副使,無祿,種蔬自給。徙解州團練副使。上思其才,復召為左正言,仍命宰相以「剛直不容物」戒之。加直昭文館,以父老,求外補,出知單州,遭父喪,起復。至道初,召為翰林學士,知通進司,多所封駁。孝章皇后崩,喪禮頗不備,禹偁上書論之,坐出知滁州,徙知揚州。 【 出宋次道所為神道碑】
禦戎十策
王禹偁為諫官,上禦戎十策,大旨以謂 【 大旨以謂 「謂」原作「為」,據類苑卷一六王元之二、五朝言行錄卷九之二改。】 :外任人,內修德,則可以弭之。外則合兵勢以重將權,罷小臣詗邏邊事,行間諜以離其心,遣保忠、御卿率所部以張犄角 【 遣保忠御卿 學海本、聚珍本「保」上有「趙」字,「御」上有「折」字。】 ,下詔感勵邊人,取燕、薊舊疆 【 取燕薊舊疆 宋史卷二九三王禹偁傳「取」上有「使知」二字。】 ,蓋弔晉遺民,非貪其土地。內則省官以寬經費,抑文士以激武夫,信用大臣以資其謀,不貴虛名以戒無益,禁游惰以厚民力。端拱冬旱,禹偁上疏請節用、省役、薄賦、緩刑。 【 出神道碑】
出知黃州
真宗初即位,召王禹偁於揚州,復知制誥,修太宗實錄。執政疑禹偁輕重其間,落職出知黃州。州境有二虎鬥,食其一,冬雷,雄雞夜鳴。禹偁上疏引洪範傳陳戒,且自劾。上以問司天官,對以守臣任其咎,上乃命移知蘄州 【 上乃命移知蘄州 「移」字原脫,據類苑卷七王元之二、五朝言行錄卷九之二補。】 。尋召還朝,禹偁已卒。 【 卒於咸平四年五月戊子。出宋次道所為神道碑】
上疏陳五事
太宗末,王禹偁上言,請明數繼遷罪狀,募諸胡殺之 【 募諸胡殺之 「諸」原作「 」,據類苑卷一六王元之、五朝言行錄卷九之二改。】 。真宗即位,詔群臣論事,禹偁上疏陳五事。一曰:謹邊防,通盟好。因嗣統之慶,赦繼遷罪,復與夏臺,彼必感恩內附,且使天下知屈己而為人也。二曰:減冗兵,併冗吏,使山澤之饒稍流於下。開寶前,諸國未平,而財賦足,兵威強,由所畜之兵銳而不眾,所用之將專而不疑,設官至簡而事皆舉。興國後,增員太冗 【 增員太冗 「員」原作「損」,據聚珍本改。】 ,宜皆經制之。三曰:難選舉,使入官不濫。先朝登第僅萬人,宜糾以舊制,還舉場於有司。吏部銓擇官 【 吏部銓擇官 長編卷四二至道三年十二月甲寅條、宋文鑑卷四二「官」下有「材」字。】 ,亦非帝王躬親之事,宜依格敕注擬。四曰:澄汰僧尼,使疲民無耗 【 使疲民無耗 「使」字原脫,據聚珍本及長編、宋文鑑補。】 。恐其驚駭,且罷度人 【 恐其驚駭且罷度人 「恐其驚駭且」五字原脫,據五朝言行錄補。】 、修寺一二十載,容自銷鑠 【 容自銷鑠 「銷」字原脫,據聚珍本及類苑、五朝言行錄補。】 ,亦救弊之一端。五曰:親大臣,遠小人,使忠良謇諤之士,知進而不疑;姦憸傾巧之徒,知退而有懼。其後,潘羅支射死繼遷,平夏款附,卒如禹偁策;而歲限度僧尼之數,及病囚輕繫 【 病囚輕繫 「輕繫」原倒,據聚珍本及五朝言行錄改。】 ,得養治於家,至今行之。
能卻繼遷馬
太宗時,禹偁為翰林學士,嘗草繼遷制,送馬五十疋以備濡潤,禹偁以狀不如式,卻之。及出守滁州,閩人鄭褒徒步來謁 【 徒步來謁 類苑卷七王元之三、五朝言行錄卷九之二無「來」字;錦萬花谷前集卷一一作「徒步謁禹偁。」】 ,禹偁愛其儒雅,及別 【 及別 「別」下原衍「去」字,據類苑、五朝言行錄、錦繡萬花谷刪。】 ,為買一馬。或言買馬虧價者,太宗曰:「彼能卻繼遷五十馬,顧肯此虧價哉!」禹偁之卒,諫議大夫戚綸誄曰:「事上不回邪,居下不諂佞;見善若己有,疾惡過仇讎。」世以為知言。
澤及子孫
祥符中,真宗觀書龍圖閣,得禹偁章奏,嘆美切直,因訪其後,宰相稱其子嘉言以進士第為江都尉,即召對,擢大理評事。皇祐中,其曾孫汾第進士甲科,以免解例當降,仁宗閱其世次,曰:「此王禹偁孫也。」令無降等。面問其子孫仕者幾人,汾具以對。及汾改京官,又命優進其秩。 【 出次道所撰碑】
張洎與張佖
張洎為舉人時,張佖在江南已通貴,洎每奉謁求見,稱從表姪孫;既及第,稱姪;稍貴,稱弟;及秉政,不復論中表,以庶僚遇之。佖怨洎入骨髓。國亡,俱仕中國。洎作錢俶諡議云:「亢而無悔 【 亢而無悔 宋史卷二六七張洎傳作「亢龍無悔」。】 。」佖奏駁之,洎廣引經傳自辨,乃得解。 【 事見國史】
張洎為人
張洎與陳喬皆為江南相,金陵破,二人約效死於李煜之前。喬既死,洎白煜曰:「若俱死,中朝責陛下久不歸命之罪,誰與陛下辨之?臣請從陛下入朝。」遂不死。
太宗時,洎為員外郎判考功,寇萊公判流內銓,年少倨貴,每入省,洎常立於省門,磬折候之。萊公悅,引與語,愛其辨博,遂薦於太宗。太宗欲用之,而聞潘佑因洎而死,薄其為人。太宗好琴棋,琴棋待詔多江南人 【 琴棋待詔多江南人 「琴棋」二字原脫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補。】 ,洎皆厚撫之。太宗嘗從容問佑之死於待詔,曰:「人言皆張洎譖之,何如?」待詔對曰:「李煜自忿佑言切直而殺之,非執政之罪也。」萊公又數為上言洎學術該富,知識宏敏,上亦自愛其才,久之,遂與萊公皆參知政事。洎女嫁楊文公,驕倨不事姑,或效其姑語以為笑,後終出之。由是兩家不相能,故文公修國史,為洎傳,極言其短。
王嗣宗
王嗣宗,汾州人,太祖時舉進士,與趙昌言爭狀元於殿前,太祖乃命二人手搏,約勝者與之。昌言髮禿,嗣宗毆其頭墜地,趍前謝曰:「臣勝之!」上大笑,即以嗣宗為狀元,昌言次之。
初為秦州司理參軍,路沖知州事,常以公事忤沖意,怒,械繫之。會有獻新果一合者,沖召嗣宗謂曰:「汝為我對一句詩,當脫汝械。」嗣宗請詩,沖曰:「嘉果更將新合合。」嗣宗應聲曰:「惡人須用大枷枷。」沖悅,即捨之。
太宗時,嗣宗以秘書丞知橫州,上遣武德卒之嶺南 【 武德卒之嶺南 「卒」原作「辛」,據長編卷二二太平興國六年十一月甲辰條、宋史卷二八七王嗣宗傳改。】 ,詗察民間事。嗣宗執而杖之,械送闕下,因奏曰:「陛下不委任天下賢俊,而猥信此輩,以為耳目,竊為陛下不取。」上大怒,命械送嗣宗詣京師。既至,上怒解,嘉嗣宗直節,遷太常博士,通判澶州。
後知邠州事,州有狐王廟 【 州有狐王廟 「狐」字原脫,據類苑卷一七王嗣宗補。又,「狐王廟」,長編卷七五大中祥符四年正月辛巳條、宋史王嗣宗傳作「靈應公廟」。】 ,巫祝假之以惑百姓,歷年甚久,舉州信重。前後長吏皆先謁奠,乃敢視事。嗣宗毀其廟,熏其穴,得狐數十頭,盡殺之。 【 韓欽聖云】
梅詢躁於祿位
張開封云:梅侍讀詢,晚年尤躁於祿位。嘗朝退,過閤門,見箱中有錦軸云:「胡則侍郎致仕告身。」同列取視之,詢遠避之而過,曰:「幣重而言甘,誘我也,何以視為?」時人多笑之。
梅詢詈足惜馬
孫器之云:詢年七十餘,又病足,常撫其足而詈之,曰:「是中有鬼,令我不至兩府者,汝也!」有所愛馬 【 有所愛馬 「有所」原倒,據類苑卷六四梅侍讀改。】 ,每夜令五人相代牽馬將之,不繫於柱,恐其縈絆傷之故也;又夜中數自出視之。嘗牽馬將乘,撫其鞍曰:「賤畜,我已薄命矣,汝豈無分被繡韉邪?」
梅香孫臭盛肥丁瘦
龔伯建云:詢與孫何、盛度、丁謂,真宗時俱在清貴。詢好潔衣服,裒以龍麝,其香數步襲人;何性落拓,衣服垢汗;度體充壯,居馬上,前如仰,後如俯;謂,吳人,面如刻削。時人為之語曰 【 為之語曰 「之」字原脫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補。】 :「梅香,孫臭,盛肥,丁瘦。」
孫何酷好古文
渝州曰:何性落拓而酷好古文。為轉運使 【 為轉運使 「使」原作「司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類苑卷六四孫何改。】 ,頗尚苛峻,州縣吏患之,乃求古碑字磨滅者紙本數廳 【 紙本數廳 「廳」,李藏本、學海本作「聯」。】 ,釘於館中。何至則讀其碑,辨識文字,以爪搔髮垢而嗅之,遂往往至暮,不復省錄文案云。
孫何盛度丁
器之曰:何為轉運使,令人負礓礫自隨,所至散之地,吏應對小失誤,則於地倒曳之。故從者憑依其威,妄為寒暑,所至搔擾,人不稱賢。度雖肥,拜起輕健。為翰林學士時,嘗自前殿將赴後殿 【 將赴後殿 以上四字原作「出」,據類苑卷六四盛度改。】 ,宰相在其後 【 宰相在其後 「其」字原脫,據同上書補。】 ,度初不知,忽見,趨而避之,行百餘步,乃得直舍,隱於其中。翰林學士石中立見其喘甚,問之,度告其故,中立曰:「相公不問否?」度曰:「不問。」別去十餘步乃悟,罵曰:「奴乃以我為牛也!」謂貌睢盱,若常寒餓者,而貴震天下,相者以為真猴形云。
石中立性滑稽
中立性滑稽,嘗與同列觀南御園所畜獅子,主者云:「縣官日破肉五斤以飼之。」同列戲曰:「吾儕反不及此獅子邪?」中立曰:「然。吾輩官皆員外郎,敢望園中獅子乎?」眾大笑。 【 借聲為「園外狼」也。】 朝士上官闢嘗諫之,曰:「公名位非輕,奈何談笑如此?」中立曰:「君自為上官闢, 【 借聲為「鼻」字。】 何能知下官口?」
及為參知政事,或謂曰:「公為兩府,談諧度可止矣。」中立取除書示之曰 【 取除書示之曰 「之」原作「云」,據上下文意改。】 :「命我『可本官參知政事,餘如故』,奈何止也?」嘗墜馬,左右驚扶之,中立起曰:「賴爾『石』參政也,嚮若『瓦』參政,齏粉久矣!」中立為參知政事,無他才能,時人或以鄭綮方之,未幾,罷為資政殿學士,不復用,老於家。
鎖廳試
先朝時,鎖廳舉進士者,時有一人,以為奇異。試不中者,皆有責罰,為私罪。其後,詔文官聽應兩舉,武官一舉,不中者不獲罰 【 不中者不獲罰 「獲」記纂淵海卷三七作「復責」。】 。景祐四年,鎖廳人最盛,開封府投牒者至數百人,國子監及諸州者不在焉。是時,陳堯佐為宰相,韓億為樞密副使,既而解牓出,堯佐子博古為解元,億子孫四人皆無落者。眾議喧然,作河滿子以嘲之,流聞達於禁中。殿中侍御史蕭定基時掌謄錄,因奏事,上問河滿子之詞,定基因誦之。
先是,天章閣待制范仲淹坐言事,左遷饒州;王宮待制王宗道因奏事,自陳為王府官二十年不遷,詔改除龍圖閣學士 【 龍圖閣學士 「閣」下原衍「大」字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記纂淵海刪。】 。權三司使王博文言於上曰 【 王博文言於上曰 「文」原作「聞」,據同上書改。】 :「臣老且死,不復得望兩府之門。」因涕下。上憐之,數日遂為樞密副使。當時輕薄者取張祜詩,益其文以嘲之曰:「天章故國三千里,學士深宮二十年。殿院一聲河滿子,龍圖雙淚落君前。」於是,詔今後鎖廳應舉人與白衣別試,各十人中解三人 【 各十人中解三人 「三」原作「二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長編卷一二五寶元二年閏十二月庚申條改。】 ,在外者應試於轉運司,恐其妨白衣解額故也。
慶曆中,又詔文武鎖廳試者不復限以舉數。故事,鎖廳及第注官者皆升一甲,今不復升之。
省元及第二甲自范鎮始
家靜曰:景祐五年御試進士,上以時議之故,密詔陳博古、韓氏四子及兩家門下士范鎮、家靜試卷皆不考。考官奏:「鎮、靜實有文,久在場屋有名聲,非附兩家之勢得之。」乃聽考而降其等級。故事 【 故事 長編卷一二一寶元元年三月甲寅條「故事」上有「鎮禮部奏名第一」八字。】 ,省元及第未有在第二甲者 【 在第二甲者 「者」字原脫,據同上書補。】 ,雖近下猶升之,省元及第二甲自鎮始。鎮字景仁,成都人,與兄鎡皆以辭賦著名。自吳育、歐陽脩為省元,殿前唱第過三人,則疾聲自言 【 殿前唱第過三人則疾聲自言 「第」下原衍「三」字,據長編及宋史卷三三七范鎮傳刪;又同上書「疾聲自言」作「抗聲自陳」。】 。鎮獨默然,時人以是賢之。 【 靜字子鎮,眉州人。】
吏治簡易民俗富樂
廬州曾紹齊言 【 廬州曾紹齊言 「曾」原誤作「僧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、聚珍本改。】 ,其鄉里數十年之間,吏治簡易,民俗富樂。有女不肯以嫁官人,云恐其往他州縣,難相見也。嫁娶者,宗族競為飲宴以相賀,四十日而止,傷今不然。
慶曆五年元旦見任兩制以上官
慶曆五年正月一日,見任兩制以上官: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【 賈昌朝、陳執中。】 樞密使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【 王貽永。】 參知政事 【 工部侍郎丁度,給事中宋庠 【 給事中宋庠 「宋」原誤作「朱」,據聚珍本、宋史卷二一一宰輔年表改。】 。】 樞密副使 【 諫議大夫龐籍,諫議大夫吳育。】 節度使、中書門下平章事 【 軍知陳州章得象,軍知澶州王德用,軍北京留守夏竦,王貽永見上。】 尚書 【 刑部晏殊。】 節度使 【 軍知永興軍程琳。】 資政殿大學士 【 知并州鄭戩。】 端明殿學士 【 翰林學士承旨兼龍圖閣學士王堯臣,李淑。】 翰林學士 【 王堯臣見上,判官院孫抃,同判楊察,三司使張方平。】 資政殿學士 【 侍郎、西京留守張觀,給事中、知揚州韓琦,諫議大夫、知鄧州范仲淹 【 知鄧州范仲淹 「鄧」宰輔編年錄卷五、長編卷一五四慶曆五年正月乙酉條作「邠」。】 ,知曹州任師中,南京留守王舉正,知鄆州富弼。】 翰林侍讀學士 【 判農寺楊偕 【 判農寺楊偕 「偕」原作「楷」,據宋史卷三00楊偕傳改。】 ,知青州葉清臣,判三班院柳植,知秦州梁適,知鄭州王拱辰,提舉京百司宋祁。】 龍圖閣學士 【 王堯臣、宋祁並見上。】 樞密直學士 【 知鎮州明鎬,知杭州蔣堂,知益州文彥博,知許州李昭述。】 龍圖閣直學士 【 知蔡州孫祖德,知徐州張奎,給事中、知開封府張存、劉沆,知滑州張錫,田況居憂。】 御史中丞 【 高若訥。】 尚書左丞 【 知杭州徐衍。】 給事中 【 知亳州高覿。】 諫議大夫 【 知廣州魏瓘,知江寧李宥 【 知廣州魏瓘知江寧李宥 「知廣州」原作「慎甫」,「瓘」原作「權」,「知江寧」三字原脫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改補。】 。】 知制誥 【 知滁州歐陽脩,國信使王琪,同判楊偉、彭乘 【 彭乘 「乘」原誤作「來」,據同上書改。】 、趙普,判流內銓錢明逸。】 天章閣待制 【 知處州張之,知杭州方偕,知渭州程戡,知延州孫沔,知慶州沈邈,知河中府王子融,知蘇州滕宗諒、楊安國,陝西都轉運使夏安期,河北都轉運使魚周詢。】 前兩府致仕 【 太傅張士遜,太子太師張耆 【 太傅張士遜太子太師張耆 「傅」原誤作「子」,「太子太師」四字原脫,據同上書改補。】 ,太子太傅李迪,太子少傅李若谷 【 太子太傅李迪太子少傅李若谷 原作「太子少保李若谷、李迪」,據同上書及宋史卷二九一李若谷傳改。】 ,太子少保任布 【 太子少保任布 「太子」二字原脫,據聚珍本、宋史卷二八八任布傳補。】 。】 前兩制致仕 【 侍郎郎簡。】
呂九簡朝會失儀
張安壽曰:呂申公夷簡平生朝會出入進止皆有常處,不差尺寸。慶曆中為上相,首冠百僚起居,誤忘一拜而起,外間讙言呂相失儀。余時舉制科在京師,聞之,曰:「呂公為相久,非不詳審者,今大朝會而失儀 【 余時舉制科在京師聞之曰呂公為相久非不詳審者今大朝會而失儀 以上二十八字原脫,據長編卷一三八慶曆二年冬末條補。又,長編原作「漢州人張紘時舉制科」云云,蓋「張紘」即此條之「張安壽」,故將「漢州人張紘」五字改作「余」字。】 ,是天奪之魄,殆將亡矣。」後十四日,忽感風疾,遂致仕,以至不起。
釣魚宴
又曰:彭內翰乘往在三館,時嘗與釣魚宴。故事,天子未得魚,侍臣雖先得魚,不敢舉竿。是時上已得魚,左右以紅絲網承之,侍坐者畢賀。已而,乘同列有得魚者,欲舉之,左右止之,曰:「侍中未得魚,學士未可舉也。」侍中者,曹鄆公利用也。乘固已怪之。頃之,宰輔有得魚者,左右以白網承之;及利用得魚,復用紅網,利用亦不止之。乘出,謂人曰:「曹公權位如此,不以逼近自嫌,而安於僭禮,難以久矣。」無幾而敗。
夏竦應科舉
景休曰:夏竦字子喬,父故錢氏臣,歸朝為侍禁。竦幼學於姚鉉,使為水賦,限以萬字。竦作三千字以示鉉,鉉怒不視,曰:「汝何不於水之前後左右廣言之,則多矣。」竦又益之,凡得六千字,以示鉉,鉉喜曰:「可教矣。」年十七,善屬文,為時人所稱。舉進士,開封府解者以百數,竦為第六,貢院奏名第四。會其父死於邊,竦以死事者子補奉職。貢院奏:「竦所試詩賦優於省元陳堯佐,以其幼,故抑之。來舉請免省試。」詔許之。竦以奉職行父喪,服終,換丹陽主簿,舉賢良方正及第,拜大理評事、通判台州,秩滿,遷光祿寺丞、直史館。頃之,奉詔修史,俄知制誥,時年二十七。
制科無登第三等者
又曰:宋興以來,御試制科人無登第三等者,唯吳育第三等下,自餘皆四等上,並為及第,降此則落之 【 降此則落之 「之」字原脫,據類苑卷三九制科無登第三等者補。】 。
制科沿革
魯平曰:宋初以來,至真宗方設制科,陳越、王曙為之首。其後夏竦等數人皆以制科登第,既而中廢。今上即位,天聖六年始復置。其後,每開科場則置之,有官者舉賢良方正,無官者舉茂材異等,餘四科多不應。皆自投牒,獻所著文論,差官考校。中者召詣閣下,試論六首;又中選,則於殿廷試策一道,五千字以上。其中選者不過一二人,然數年之後即為美官。慶曆六年,賈昌朝為政,議欲廢之,吳育參知政事,與昌朝爭論於上前,由是賈、吳有隙。乃詔自今後舉制科者,不聽自投牒,皆兩制舉乃得考校。
趙概與歐陽脩
原叔曰:趙概與歐陽脩同在史館 【 同在史館 「史」字原脫,據類苑卷一三趙概補。】 ,及同修起居注,概性重厚寡言,脩意輕之。及脩除知制誥,是時韓、范在中書,以概為不文,乃除天章閣待制,概澹然不以屑意。及韓、范出,乃復除知制誥。會脩甥嫁為脩從子晟妻,與人淫亂,事覺,語連及脩,脩時為龍圖閣直學士 【 脩時為龍圖閣直學士 「脩」字原脫,據類苑及三朝言行錄卷三之二補。】 、河北都轉運使,疾韓、范者皆欲文致脩罪,云與甥亂。上怒,獄急,群臣無敢言者,概乃上書言:「脩以文學為近臣,不可以閨房曖昧之事輕加汙衊。臣與脩蹤跡素疏,脩之待臣亦薄,所惜者朝廷大體耳。」書奏,上不悅,人皆為之懼,概亦澹然如平日。久之,脩終坐降為知制誥 【 脩終坐降為知制誥 「終」「知」二字原脫,據類苑、三朝言行錄補。】 、知滁州,執政私曉譬概令求出 【 執政私曉譬概令求出 「令」原倒,「出」原作「去」,據同上書改。】 ,迺出知蘇州。遭喪去官,服闋,除翰林學士,概復表讓,以歐陽脩先進,不可超越為學士。奏雖不報,時論美之。
龍圖閣待制更直
龐公曰:先帝時,龍圖閣待制皆更直秘閣下,夜召入禁中,訪以外事。近歲直者,唯申牒託疾而已。
大理寺畏事審刑院
李受曰:淳化中,趙韓王出鎮,太宗患中書權太重,且事冗 【 且事冗 「冗」長編卷三二淳化二年八月己卯注引記聞作「繁」。】 ,宰相不能悉領理,向敏中時為諫官,上言請分中書吏房置審官院,刑房置審刑院。初皆以兩制重臣領之,其審刑詳議官皆自臺諫館閣為之。近歲用人頗輕,清流皆恥為之。凡天下獄事有涉命官者,皆以具獄上請,先下審刑院,令詳議官投鈞分之,略觀大情,即日下大理寺;詳斷官復投鈞分之,抄其節目,以法處之,皆手自書鑒定;復上審刑院,詳議官再觀之,重抄節目貼黃,六人通觀署定迺奏。其有不當,則駮下更正之。故大理寺常畏事審刑院如小屬吏。凡有事,審刑院用頭子下大理寺,大理寺用申狀。
陸參迂腐
原叔、不疑曰:陸參少好學,淳謹,獨與母居。鄰家失火,母急呼,參不應,蹴之墮床下。良久,束帶,執燭而至,曰:「大人嚮者呼參,未束帶 【 未束帶 長編卷一一一明道元年十二月壬子條「未」上有「參」字。】 ,故不敢應。」
及長,舉進士及第。嘗為縣令,有劫盜繫甚急,參愍之,呼謂曰:「汝迫於飢寒為是耳,非性不善也。」命緩其縛。一夕,逸之,吏急以白參,參命捕之 【 參命捕之 「參」字原脫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補。】 ,歎曰:「我以仁惻緩汝 【 我以仁惻緩汝 「以」字原脫,據長編補。】 ,汝乃忍負參如此,脫復捕得,胡顏見參?」又有訟田者,判其狀尾而授之,曰:「汝不見虞、芮之事乎?」訟者齎以示所司,皆不能解,復以見參,參又判其後曰:「嗟乎,一縣之人,曾無深於詩者!」人皆傳以為笑。蔡文忠公以為有淳古之風,薦之朝廷,官員外郎,遷史館檢討 【 遷史館檢討 「遷」字原脫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補。】 ,著蒙書十卷。
張昪梗直
師道曰:張昪自知雜左遷知潤州 【 張昪自知雜左遷知潤州 「昪」原誤作「昇」,據聚珍本、宋史卷三一八張昪傳改,下同。】 ,司諫陳旭數言其梗直,宜在朝廷,上曰:「吾非不知昪賢,然言詞不擇輕重。」旭請其事,上曰:「頃論張堯佐事云:『陛下勤身克己,欲致太平,奈何以一婦人壞之乎!』」旭曰:「此乃忠直之言 【 此乃忠直之言 「忠」字原脫,據長編卷一六五慶曆八年八月丁丑條及宋史張傳補。】 ,人臣所難也。」上曰:「昪又論楊懷敏云:『懷敏苟得志 【 昪又論楊懷敏云懷敏苟得志 「昪」及「云懷敏」四字原均脫,據長編補。】 ,所為不減劉季述。』何至於此?」旭曰:「昪志在去惡,言之不激,則聖意不回,亦不可深罪也。」皇祐二年,昪以天章閣待制代杜杞知慶州。
杜杞棄信傳殺
又曰:杜杞字偉長,為湖南轉運副使。五溪蠻反,杞以金帛官爵誘出之,因為設燕,飲以漫陀羅酒,昏醉,盡殺之,凡數十人 【 凡數十人 「十」原作「千」,據學海本改。宋史卷三00杜傳云「誅七十餘人」,長編卷一五五慶曆五年三月甲子注引仁宗實錄云誘殺「六百餘人」。】 。因立大宋平蠻碑,自擬馬伏波,上疏論功。朝廷劾其棄信專殺之狀,既而舍之。官至天章閣待制。
尚楊二美人得寵
皇城使宋安道,故名國昌,始以醫進,景祐初,累遷尚藥奉御 【 尚藥奉御 「尚藥」原倒作「藥尚」,李藏本、學海本作「藥局」,今據宋史卷一六四職官志改。】 ,職上藥。是時,尚、楊二美人方有寵,每夕並侍上寢,上體為之弊,或累日不進食。中外憂懼,皆歸罪二美人。保慶楊太后亟以為言,上未能去。入內內寺省都知閻文應日夕侍上,言之不已,上不勝煩,乃許 【 乃許 「許」長編卷一一五景祐元年八月壬申條作「頷之」。】 。文應即召氈車載之出,二美人涕泣,辭說云云,不肯行,文應搏其頰 【 搏其頰 「搏」原誤作「摶」,據長編改。】 ,罵曰:「宮婢尚復何云 【 尚復何云 「云」長編作「言」。】 !」即載送別宮。明日,下詔以尚氏為女冠,楊氏為尼,立曹后。
滕宗諒諫仁宗內寵太盛
道粹曰:景祐初,內寵頗盛,上體多疾。司諫滕宗諒上疏曰:「陛下日居深宮,留連荒宴,臨朝則多羸形倦色 【 多羸形倦色 「羸」字原脫,據長編卷一一五景祐元年八月乙酉條補。】 ,決事如不掛聖懷。」坐是出知信州。
宗室換西班官
又曰:呂申公當國 【 呂申公當國 「當國」二字原脫,據長編卷一一七景祐二年十一月丙午注引記聞補。】 ,見上體不安,故擢允讓管勾宗正司 【 管勾宗正司 「宗正司」三字原脫,據長編補。】 ,宗室聽換西班官,皆申公之策也。故時,自借職十遷至諸司副使,及換西班官,自率府副率四遷即為遙郡刺史 【 即為遙郡刺史 「即」字原脫,據長編補。】 ,俸祿十倍於舊,國用益廣 【 國用益廣 「用」原作「再」,據李藏本及長編改。】 ,至今為患 【 至今為患 「至」原作「於」,據長編改。】 。
范諷性倜儻
又曰:范諷性倜儻,好直節 【 好直節 「直」長編卷一一五景祐元年七月乙未條作「奇」。】 ,不拘細行。自在場屋,與鞠詠、滕宗諒遊,已有軒輊之名;及為中丞,力擠張士遜,援呂夷簡 【 援呂夷簡 長編「夷簡」下有「入相」二字。】 ,意夷簡引己至二府。夷簡忌其剛伉,久之不敢薦引,諷憤激求出。知兗州,將行,謂上曰:「陛下朝無忠臣,一旦紀綱大壞,然始召臣 【 然始召臣 「始」長編作「後」。】 ,將無益矣!」夷簡愈惡之,故尋被譴謫。
編次中書總例
呂相在中書,奏令參知政事宋綬編次中書總例 【 編次中書總例 「次中書總」四字原脫,據五朝言行錄卷六之一並參長編卷一一七景祐二年九月己酉條補。】 ,謂人曰:「自吾有此例,使一庸夫執之,皆可以為相矣 【 皆可以為相矣 「以」字原脫,據五朝言行錄補。】 。」
涑水記聞卷第四
王德用能處事
叔禮為余言:昔通判定州,佐王德用。是時契丹主在燕京,朝廷發兵屯定州者幾六萬人,皆寓居逆旅及民家,闐塞城市,未嘗有一人敢諠譁暴橫者。將校相戒曰:「吾輩各當務斂士卒,勿令擾我菩薩。」一旦,倉中給軍糧,軍士以所給米黑,諠譁紛擾,監官懼,逃匿。有四卒以黑米見德用,德用曰:「汝從我,當自入倉視之。」乃往召專副問曰:「昨日我不令汝給二分黑米、八分白米乎?」曰:「然。」「然則汝何不先給白米後給黑米?此輩見所得米腐黑,以為所給盡如是,故諠譁耳。」專副對曰:「然。某之罪也。」德用叱從者杖專副,人二十。又呼四卒謂曰:「黑米亦公家物,不給與汝曹,當棄之乎?汝何敢乃爾諠譁!」四卒相顧曰:「向者不知有八分白米故耳。某等死罪。」德用又叱從者,亦人杖之二十。召指揮使罵曰:「衙官,汝何敢如此 【 德用又叱從者亦人杖之二十召指揮使罵曰衙官汝何敢如此 自「從者」至「何敢」十九字原脫,據長編卷一三六慶曆二年五月丙寅條補。】 ,欲求決配乎?」指揮使百拜流汗,乃捨之。倉中肅然,僚佐皆服其能處事。
林瑀以術數待太宗
翰林學士曾公曰 【 翰林學士曾公曰 「學士」、「曰」三字原脫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補。】 :景祐末,河東地震,京師正月雷。上憂災異,深自貶損。秘書丞、國子監直講林瑀上言:「災異有常數 【 災異有常數 長編卷一二七康定元年五月庚辰條「異」下有「皆」字。】 ,不足憂。」又依附周易,推衍五行陰陽之變,為書上之 【 推衍五行陰陽之變為書上之 原作「推衍五行陰陽之言上之」,今據長編改。】 。上素好術數,觀瑀書異之,欲為遷官,參知政事程琳以為不可,乃賜緋章服。瑀時兼諸王宮教授,琳因言:「瑀所挾多圖緯之言 【 多圖緯之言 「多」原作「當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長編改。】 ,不宜與宗室遊。」乃罷宮職。上每讀瑀書,有不解者,輒令御藥院批問,瑀因是得由御藥院關說於上,大抵皆諂諛之辭,緣飾以陰陽。上大好之。會天章閣侍講闕 【 天章閣侍講 「侍講」原作「待制」,據長編及下文改。】 ,講官李淑等薦史館檢討王洙,事在中書,未行。一旦,內以瑀充侍講。是時,呂夷簡雖惡瑀,欲探觀上意用瑀堅否,乃曰:「瑀,上所用;洙,臣下所薦耳。不若並進二名,更請上擇之。」眾以為然。明日,以洙、瑀名進,上曰:「王洙何如?」夷簡對曰:「博學,明於經術。」上曰:「吾以命林瑀矣,若何?」夷簡因請並用二人,乃俱拜天章閣侍講。
瑀侍上數年,專以術數悅上意。又言布衣徐復善易,召至闕下,拜官不受。瑀與撰周易天文會元圖上之,言自古聖帝即位,皆乾卦御年,若漢高祖、太祖皇帝亦然。上以其言問御史中丞賈昌朝,對曰:「臣所不習。」瑀與昌朝辨於上前,由是與昌朝不協。上問瑀:「太宗即位之年直何卦?」瑀對非乾卦。又問真宗,亦然 【 亦然 長編卷一三五慶曆二年二月丙戌條作「對亦然」。】 。上由是不樂,益厭瑀之迂誕。昌朝因劾奏:「瑀為儒士,不師聖人之言,專挾邪說,罔惑上聽,不可在近侍。」有詔落侍講、通判歙州 【 通判歙州 「歙」長編卷一三五作「饒」。】 。後知成州,坐事失官 【 坐事失官 「事」字原脫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補。】 ,遂廢於世。
揀軍
傅求曰 【 傅求曰 「求」類苑卷二三文潞公、五朝言行錄卷八之一、長編卷一六七皇祐元年十二月壬戌條作「永」。】 :皇祐二年,詔陝西揀閱諸軍及新保捷,年五十以上,若短小不及格四指者 【 短小不及格四指者 類苑、五朝言行錄無「小」字。】 ,皆免為民。議者紛然,以為邊事未可知 【 未可知 「可」原作「有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類苑、五朝言行錄、長編改。】 ,不宜減兵。又云,停卒一旦失衣糧,歸鄉閭間,必相聚為盜賊。緣邊諸將爭之尤甚。是時文公執政 【 文公執政 五朝言行錄「公」下有「為」字。】 ,龐公為樞密使,固執行之不疑 【 固執行之不疑 「固」原作「因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、及類苑、五朝言行錄改。】 。是歲陝西所免新保捷凡三萬五千餘人 【 凡三萬五千餘人 「餘人」原倒,據類苑、五朝言行錄及長編改。】 ,皆歡呼返其家;其未免者尚五萬餘人,皆悲涕,恨己不得去。求曰:陝西緣邊計一歲費七十貫錢養一保捷,是歲邊費凡減二百四十五萬貫,陝西之民由是稍蘇。
三諫官詩
之美曰:慶曆初,永叔、安道、王素俱除諫官,君謨以詩賀曰:「御筆新除三諫官,喧然朝野競相歡 【 喧然 「然」類苑卷三九三諫官詩作「騰」。】 。當年流落丹心在,自古忠良得路難。必有謨猷裨帝右 【 必有謨猷裨帝右 「右」原作「力」,據三朝言行錄卷四之二改。】 ,直須風采動朝端。世間萬事俱塵土,留取功名久遠看。」三人以其詩薦於上,尋亦除諫官。
陳執中為宰執
張侍郎曰:陳執中以前兩府知青州,兼青、齊一路安撫使。轉運使沈邈、陳述古之徒輕之,數以事侵執中,言率民錢數萬貫修青州城 【 言率民錢數萬貫 「民錢」二字原脫,據三朝言行錄卷四之二、長編卷一五一慶曆四年八月辛丑條補。】 ,民間苦之。集賢校理李昭遘上言執中之短,詔以昭遘疏示之,執中慍恚,上疏求江淮小郡,詔不許。
會賊王倫起沂州,入青州境,執中謂青、齊捉賊傅永吉曰:「沂州君所部也,今賊發部中,又不能獲,君罪大矣。」永吉懼,請以所部兵追之,自詭必得。賊自青、徐歷楚、泗、真、揚,入蘄、黃,永吉自後緩兵驅之。賊聞後有兵,不敢頓舍,比至蘄、黃,疲弊不能進,黨與稍散,永吉掩擊盡獲之。上聞之,嘉永吉以為能,超遷閤門通事舍人,又遷閤門使。入見,許升殿,上稱美永吉獲倫之功,永吉對曰:「臣非能有所成也,皆陳執中授臣節度,臣奉行之,幸有成耳。」因極言陳執中之美。上益多永吉之讓,而賢執中。因問永吉曰:「執中在青州凡幾時?」對曰:「數歲矣 【 數歲矣 「矣」原作「耳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改。】 。」未幾,上謂宰相曰:「陳執中在青州久,可召之。」遂詔以執中為參知政事。於是諫官蔡襄、孫甫等爭上言:「執中剛愎不才,若任以政,天下不幸。」上不聽。諫官爭不止,上乃命中使齎敕告即青州授之,且諭意曰:「朕欲用卿,舉朝皆以為不可,朕不惑人言,力用卿耳。」明日,諫官復上殿,上作色逆謂之曰:「豈非論陳執中邪?朕已召久矣。」諫官乃不敢復言。中使至青州,諭上旨,執中涕泣謝恩。
既至中書,是時杜衍、章得象為相,賈昌朝與執中參知政事,凡議論,執中多與之立異。蔡襄、孫甫所言既不用,因求出。事下中書,甫本衍所舉用,於是中書共為奏云:「今諫院闕人,乞且留二人供職。」既奏,上頷之。退歸,即召吏出劄子,令襄、甫且如舊供職。衍及得象既署,吏執劄子詣執中,執中不肯署,曰:「曏者上無明旨,當復奏,何得遽令如此?」吏還白衍,衍取劄子壞焚之,執中遂上奏云:「衍黨顧二人,苟欲令其在諫署 【 苟欲令其在諫署 「令」字原脫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三朝言行錄補。】 ,欺罔擅權。及臣覺其情,遂取劄子焚之以滅跡,懷姦不忠。」明日,衍左遷尚書左丞,出知兗州,仍即日發遣,賈昌朝為相,蔡襄知福州,孫甫知鄧州。頃之,得象亦出知陳州 【 得象亦出知陳州 「亦」字原脫,據三朝言行錄補。】 ,執中遂為相。
葉清臣與陳中有隙
又曰:執中之為相也,葉清臣為翰林學士,草其制詞,少所褒美。慶曆六年夏,清臣以翰林侍讀學士自揚州移知邠州,過京師,袖麻詞草於上前自陳,曰:「臣代王言,不敢虛美,當執中為相,才德實無可言,執中以是怨臣,故盛夏自揚州移臣邠州,水陸數千里。臣誠無罪,唯陛下哀之。」因改知澶州。至官未逾月,改知青州。明年夏,資政殿學士程琳自知永興軍府移青州 【 知永興軍府移青州 長編卷一五七慶曆五年十一月庚子注引記聞無「府」字,下同。】 ,執中復奏移清臣,自青州移永興軍。清臣官時為戶部郎中,上命遷諫議大夫,執中曰:「故事,兩制自中行郎中遷左右司郎中。今遷諫議大夫太優,乞且令兼龍圖閣學士。」上許之。故事,新除知永興軍府者,當有錫賚,執中復曰:「清臣近已得賜。」遂不與。清臣愈恨,過京師,復於上前力言執中之短,上疏及口陳者不可勝數,辭龍圖閣學士不受。上命與之錫賚,亦不受。既而,終赴長安 【 終赴長安 「終」原作「給」,據長編改。】 ,上遇執中亦如故。或曰:「往者執中自諫官左遷,乘舟東下,清臣自兩浙罷官歸,道中相遇,爭泊舟之地,遂相忿詈,坐是有隙 【 坐是有隙 「坐」原作「由」,據長編改。】 ,所由來久矣。」
保州卒叛
又曰:天章閣待制張皿之為河北都轉運使,保州界河巡檢兵士常以中貴人領之,與州抗衡,多齟齬不相平,州常下之。其士卒驕悍,糧賜優厚,雖不出巡徼,常廩口食。通判石待舉以為虛費,申轉運使罷之,士卒怨怒,遂作亂,殺知州、通判等,梟待舉首於木上,每旦射之,箭不能容,則拔去更射。推都監為主,不從,即以槍刺之,洞心,刃出於背。又脅監押韋貴 【 又脅監押韋貴 「脅」李藏本、學海本作「推」。】 ,貴曰:「必若此,能用吾言乃可。」皿許之,遂立貴為主。貴以言諭之,令勿動倉庫及妄殺人,且說之以歸順朝廷,皿頗聽之。
會朝廷遣知制誥田錫齎詔諭之,錫遣人於城下遙與賊語,出詔示之,賊終狐疑不聽,稍近城則射之,不能得其要領。有殿直郭逵者 【 有殿直郭逵者 「郭逵」二字原脫,據長編卷一五一慶曆四年八月甲寅條補。】 ,徑逾壕詣城下,謂賊曰:「我班行也,汝下索,我欲登城就汝語。」賊乃下索,即援之登城,謂賊曰:「我班行也,豈不自愛,苟非誠信,肯至此乎?朝廷知汝非樂為亂,由官吏遇汝不以理,使汝至此。今赦汝罪,又以祿秩賞汝,使兩制大臣奉詔書來諭汝,汝尚疑之,豈有詔書而不信邪?兩制大臣而為妄誕邪 【 而為妄誕邪 「妄」字原脫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長編補。】 ?」辭氣雄辨,賊皆相顧動色,曰:「果如此,更使一二人登城。」即復下索,召其所知數人登城,賊於是信之,爭投兵下城降 【 下城降 「降」下長編有「者二千餘人」五字。】 ,即日開門。大軍入,收後服者一指揮而坑之 【 收後服者一指揮而坑之 「而」字原脫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長編補。】 ,餘皆勿問。殿直加閤門祗候。
張皿之落職知虢州
保州城未下之時,有中貴人楊懷敏與張皿之不協,在軍中密奏云:「賊於城上呼云:『得張皿之首,我當降。』願賜皿之首以示賊,宜可降 【 宜可降 「降」原作「得」,據長編卷一五二慶曆四年九月壬戌注引記聞改。】 。」上從之,遣中使奉劍往,即軍中斬皿之首以示賊。是時參知政事富弼宣撫河北,遇之,亟遣中使復還 【 亟遣中使復還 「亟」原作「即」,據長編改。】 ,且奏曰:「賊初無此言,是必怨讎者為之;藉令有之,若以叛卒之故斷都轉運使頭 【 若以叛卒之故 「叛」原作「一」,據長編改。】 ,此後政令何由得行?」上乃解。皿之落職知虢州。
王逵報舊主
王逵者 【 王逵者 「逵」原作「達」,據類苑卷五四王逵、古今事文類聚後集卷一七、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卷五四改,下同。】 ,屯田郎中李曇僕夫也。事曇久,親信之。既而去曇應募兵,以選入捧日軍,凡十餘年。會曇以子學妖術妄言事,父子械繫御史臺獄。上怒甚,治獄方急,曇平生親友無一人敢餉問之者 【 無一人敢餉問之者 「一」字原脫,據同上書補。】 ,逵旦夕守臺門不離 【 旦夕守臺門不離 「旦」原作「日」,據同上書改。】 ,給飲食、候信問者四十餘日。曇坐貶南恩州別駕,仍即時監防出城,諸子皆流嶺外。逵追哭送之,防者遏之,逵曰:「我主人也,豈得不送之乎?」曇河朔人,不習嶺南水土,其從者皆辭去,曰:「某不能從君之死鄉也。」數日,曇感恚自死,旁無家人,逵使母守其屍,出為之治喪事,朝夕哭如親父子,見者皆為流涕。殯曇於城南佛舍然后去。
求令名以取祿仕也,獨能發於天性至誠,不顧罪戾,以救其故主之急,於終始無倦如此,豈不賢哉!嗟乎,彼所得於曇不過一飯一衣而已;今世之士大夫,因人之力,或致位公卿,已而故人臨不測之患,屏手側足,戾目窺之,猶懼其禍之延及己也,若畏猛火,遠避去之,或從而擠之以自脫,敢望其優恤振救邪!彼雖巍然衣冠類君子哉,稽其行事,則此僕夫必羞之。W嗚呼!逵賤隸也,非知有古忠臣烈士之行,又非矯
晉鹽通商
王景曰:晉鹽之利,唐氏以來可以半天下之賦 【 唐氏以來可以半天下之賦 長編卷一0九天聖八年十月丙申條「氏」作「代」,「可以」作「幾」。】 。神功以此法令嚴峻 【 神功以此法令嚴峻 「功」原作「武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改。】 ,民不敢私煮煉,官鹽大售。真廟以降,益緩刑罰,寬聚斂,私鹽多,官利日耗 【 官利日耗 長編「利」作「課」,「耗」作「虧」。】 。章獻時,景為選人,始建通商之策,大臣陳堯咨等多謂不便。章獻力欲行之,廷謂大臣曰:「聞外間多苦惡鹽 【 聞外間多苦惡鹽 「間」字原脫,據長編及下文補。】 ,信否?」對曰:「唯御膳及宮中鹽善耳,外間皆是土鹽 【 外間皆是土鹽 「是」長編作「食」。】 。」章獻曰:「不然。御膳亦多土鹽,不可食。欲為通商,則何如?」大臣皆以為:「必如是,縣官所耗,失利甚多。」章獻曰:「雖棄數千萬亦可 【 雖棄數千萬亦可 「亦可」二字原脫,據長編補。】 ,耗之何害?」大臣乃不敢復言。於是命盛度與三司詳定 【 與三司詳定 長編「定」下有「利害」二字。】 ,卒行其法。詔下,蒲、解之民皆作感聖恩齋 【 蒲解之民 「蒲解」原作「滄解」,據長編改;學海本、李藏本作「各郡」。】 。慶曆初,范傑復建議:「官自運鹽,於諸州賣之。」八年,范祥又請:「令民入錢於邊,給鈔請鹽。」朝廷從之,擢祥為陝西提刑。
北邊塘泊
又曰:太宗初築塘泊 【 太宗初築塘泊 「築」原作「曆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改。】 ,非以限幽薊之民,蓋欲斷虜入寇之路,使出一塗,見易制耳。及楊懷敏為水則 【 楊懷敏為水則 「水」原作「之」,據學海本、聚珍本、長編卷一一七景祐二年十月癸酉條、宋史卷九五河渠志改。】 ,乃言可以限絕北胡,隄塞其北而稍注水益之,漫衍而南,侵溺民田,無有限極。其間不合處又三四十里,而圖畫密相 【 圖畫密相 「相」下疑有脫誤。】 。比以朝廷有澶淵之役,胡自梁門、遂城之間,積薪土為甬道而來,曾不留行。又逢冰凍,及自西山或不合處過,足以明其無益矣。去歲河決商胡,河朔水災所以甚於往前者,以河流入塘泊,堰有缺處,懷敏補之,水不能北流則愈南浸也。
杜杞誘殺宜州蠻
梁寔曰:杜杞在廣南,誘宜州蠻數十人 【 誘宜州蠻數十人 「十」原作「千」,參上卷一0八條改正。長編卷一五五慶曆五年三月甲子條據國史杜傳云「誅七十餘人」,長編注中引仁宗實錄云「誘其黨六百餘人」,均不云「數千人」也。】 ,飲以漫陀羅酒,醉而殺之,以書詫於寔父,自比馬援,曰:「此不足以為吾功,力能辦西北,顧未得施耳。」是時,言事者爭言杞為國家行不信於蠻夷,獲小亡大,朝廷詰杞上所殺蠻數,為即其洞中誅之邪?以金帛召致邪?杞不能對。亦有陰為之助者,故得不坐。然杞自虞部員外郎數年位至兩制。
孫奭
孫奭字宗古,博平人。幼好學,博通書傳,善講說。太宗端拱中九經及第,再調大理評事,充國子監直講。太宗幸國子監,詔奭說尚書說命三篇。奭年少位下,然音讀詳潤,帝稱善,因嘆曰:「天以良弼賚商,朕獨不得邪?」因以切勵輔臣,賜奭緋章服。累遷都官員外郎,侍諸王講,賜紫章服。
真宗即位,令中書門下諭奭欲任以他官,奭對不敢辭,乃罷諸王侍講。頃之,自職方員外郎除工部郎中,充龍圖閣待制。會真宗幸亳州,謁太清宮,奭上言切諫,真宗不納,遂為解疑論以示群臣。俄知密州,轉左諫議大夫、知河陽,還為給事中。奭以父年九十,乞解官侍養,詔知鄆州。
上即位,召還,以工部侍郎為翰林侍讀學士,預修先朝實錄。丁父憂,起復舊官,久之,改兵部侍郎兼龍圖閣學士。奭每上前說經,及亂君亡國之事,反復申繹 【 反復申繹 「繹」原作「譯」,據類苑卷一一孫宣公及五朝言行錄卷九之三改。】 ,未嘗避諱,因以規諷。又掇五經切治道者,為五十篇,號經典徽言,上之。畫無逸為圖,乞施便坐,為觀鑑之助 【 為觀鑑之助 「觀」五朝言行錄作「勸」。】 。時莊獻明肅皇太后每五日一御殿 【 莊獻明肅皇太后 「莊」聚珍本及類苑作「章」。】 ,與上同聽政,奭因言:「古帝王朝朝暮夕,未有曠日不朝;陛下宜每日御殿,以覽萬機。」奏留中不報。然上與太后雅愛重之 【 然上與太后雅愛重之 「然」字原脫,據五朝言行錄及宋史卷四三一孫奭傳補。】 ,每進見,常加禮。
久之,上表致仕,上與太后御承明殿委曲敦諭,不聽所請。因詔與龍圖閣學士馮元講老子三章,禮部尚書晏殊進讀唐史,各賜帛二百疋。改工部尚書、知袞州,特宴太清樓,近臣皆預。俄出御飛白書賜群臣,中書門下、樞密院大字一軸,諸學士以下小字各二軸,惟奭與太子少傅致仕晁迥大小兼賜焉;並詔群臣賦詩 【 並詔群臣賦詩 「詔」原作「召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類苑、宋史孫奭傳改。】 。翌日,奭入謝承明殿,上令講老子三章,賜襲衣、金帶、銀鞍勒馬。及行,賜宴於瑞聖園,上賦詩餞行,並詔近臣賦詩,士大夫以為榮。耕籍恩,改禮部尚書 【 改禮部尚書 「尚書」,原作「侍郎」,據上文及宋史孫奭傳改。】 。是歲,累表聽致仕。病甚,戒其子不納婢妾,曰:「無令我死婦人之手。」年七十有四 【 年七十有四 「四」原誤作「司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改。】 ,諡曰宣。
奭舉動方重,議論有根柢,不肯詭隨雷同。真宗已封禪,符瑞屢降,群臣皆歌誦盛德,獨奭正言諫爭,毅然有古人風采。精力於學,同定論語、爾雅、孝經正義 【 精力於學同定論語爾雅孝經正義 「於學同」原作「孚固」,據五朝言行錄改。】 ,請以孟軻書鏤板,復鄭氏所注月令。初,五日郊,從祀神不設席,尊不施冪;七祠時享,獻神齋福,止用一尊,不設三登,登歌不雍徹;冬至攝祀昊天上帝,外級止七十位 【 止七十位 「七十」,學海本及宋史孫奭傳作「十七」;又宋史孫奭傳「位」下有「而不以星晨從」六字。】 ;享先農 【 享先農 「享」原作「祀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類苑改。】 ,在祈穀之前;上丁釋奠無三獻;宗廟不備二舞。奭皆言其謬闕,並從增改云。又建言:禮家六天帝,止是天之六名,實則一帝;今位號重複,不合典禮。冬至宜罷五帝,雩祀設五帝,不設昊天帝位。乞與群臣議定。時習禮者少,又憚改作,其議不行。撰崇祀錄 【 崇祀錄 「崇」原作「宗」,據同上書改。】 、樂記圖、五經節解、五服年月,傳於時。三子:瑤,虞部員外郎;琪,衛尉寺丞,早卒;瑜,殿中丞。
馮元孫奭
伯京曰:馮元、孫奭俱以儒素稱。馮進士,奭諸科及第。奭數上疏直諫。真宗末,侍東宮。天聖初,皆為侍讀學士。十年,奭固請老 【 奭固請老 「固」原作「因」,據類苑卷六馮元孫奭、宋史卷四三一孫奭傳改。】 ,詔不許,奭請不已,乃遷禮部尚書、知鄆州。上宴太清樓下以餞之。又詔兩制、三館餞於秘閣。奭已辭,亟行,詔追餞席於瑞聖園。先是,宴兩制者 【 宴兩制者 「宴」原作「言」,據類苑改。】 ,中丞不預;王隨時為中丞,恥之,曰:「朝廷盛事也,吾不可以不預。」上疏請行,詔許之。上又賜御詩、御書以寵之。卒於鄆州。
元性微吝,判國子監,公讌,自以其家所賜酒充事,而取其直以歸 【 取其直以歸 「其」字原脫,據類苑補。】 ,人以此少之 【 人以此少之 「人」字原脫,據學海本、聚珍本補。】 。無子,死之日,家貲鉅萬。
詔特聽孫奭服犀帶
子高曰:故事,直學士以上皆服金帶。孫奭羸老,不勝其重,詔特聽服犀帶而賜以金帶。
三川口之戰
張景晦之曰 【 張景晦之 「景」原作「還」,李藏本、學海本作「述」,張述字紹明,張景字晦之,則「還」乃「景」之誤,據改。】 :十一月,夏虜寇承平砦,都轄許懷德之,寇曰:「來月見延州城下。」范雍洶懼,請濟師。俾俠士三百,平以環慶署兼鄜延,雍領之。
十二月,以甲萬五千來,留半月所,寇無聞。
正月初,還屯華池 【 還屯華池 「池」原作「沼」,據宋史卷八七地理志改,下同。】 ,寇又聲言由保安來。雍俾懷德壁承平,部署元孫、鈐轄德和屯保安以禦之。李奠驕貪,士憤之。十七日,寇聲言取金明砦 【 寇聲言取金明砦 「言」、「砦」二字,原脫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補。】 ,奠介以俟,逮亥不至,釋而寢。十八日四鼓,寇奄至,士叛,俘奠,奠孥騁入延,延兵合三千,雍駴,失據。表交臣名乎苦, 【 表交臣名乎苦 李藏本作「袁交臣名乎若」,亦費解,疑有脫誤。】 遂堙闍,介婦執陴。十九日,寇及城下。前是,雍聞寇且至,亟呼平,平至自華池赴難。會大雪,平兼行過保安,元孫、德和以其甲巡,是夕宿白巾,未知寇及郭。二十日五鼓,平合吏議進師,裨將郭遵曰:「吾未識寇深淺而瞽進,必敗;請先止此,偵而進。」平叱曰:「吾謂豎子驍決,乃爾怯沮吾軍!」遂呼馬乘去。士未啖食,踐雪行數十里。寇偽為雍使,督平進,且曰:「寇已至,道隘,宜單騎引導。」平信之。寇稍翦取,亡數指揮,乃寤。遂屯五龍川,據高自守。二十一日,寇以羸兵先犯之,遵陷陣搏戰 【 陷陣搏戰 「搏」原作「碓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改。】 ,俘馘而返。已而再至,平軍少利。比晚復至,為兩翼以揜之。德和乃以數千人南遁,平軍遂敗,寇圍而薙之,遵等死。二十二日旦,平、元孫以殘甲數千自固,寇以渠令召之,皆乘馬而往。虜騎及榆林,民逃者過河中。二十三日,寇撤城下兵去。德和至鄜州,奏「平率眾降賊,已完數千兵僅免。」雍以實狀聞,乃斮德和腰,賞平、元孫家。
初,雍辟計用章自副,李康伯監安撫兵,鈐轄守懃疾之。城之圍也,用章欲棄延保鄜,康伯垂涕,守懃皆叱之。圍解,守懃欲白二人,雍使先之,遂奉詔用章杖流 【 奉詔用章杖流 「奉」原作「大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改。】 ,康伯竄,雍以太常卿守安州。
定川砦之戰
又曰:九月,寇屯□寺,聲言入寇 【 聲言入寇 「言」字原脫,據長編卷一三七慶曆二年閏九月癸巳注引記聞補。】 。十月一日 【 十月一日 「十月」原作「十一月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長編改。】 ,沿使部署葛懷敏 【 沿使部署葛懷敏 「使」原作「邊」,據長編改。】 、鈐轄李知和以甲七萬出屯瓦亭,裨將劉賀以胡三萬從行。留且半月,寇攻平定,平定守郭固、鎮戎守曹英 【 曹英 「英」原作「瑛」,據長編、宋史卷二八九葛懷敏傳改,下同。】 ,皆來請援。十三日 【 十三日 「三」字原脫,據長編補。】 ,進屯鎮戎,知和善郭固,請救之,懷敏未應。知和請暨英先進,曰:「君祿盈車 【 君祿盈車 「車」下原衍「人」字,據長編刪。】 ,今能媮安,我不能也。」十五日 【 十五日 「五」字原脫,據西夏書事卷一六補。】 ,遂以甲進。寇以羸胔餌之,知和告勝相繼,軍中心躍。十七日 【 十七日 「七」字原脫,據長編補。】 ,知和過平定十里,為寇所窘,來告 【 來告 「來」原作「束」,據同上書改。】 ,懷敏遂以大軍赴之。適至平定,知和已敗還。軍中擾寇繼至,趙珣以數千騎旁出,欲邀之,寇乃退。自是,寇每夕出軍後呼噪 【 出軍後呼噪 「後」原作「從」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及長編改。】 ,軍中閉聲滅火,旦輒斂去。糧道絕,軍餒十日 【 軍餒十日 「軍」字原脫,據長編補。】 。懷敏諸將皆欲還走,珣曰:「來塗寇必有伏,若自籠竿往,彼無險,且非所意。」自昏議至四鼓,不決,珣憤,欲斮指,眾解之,因罷。比明,中軍已行,眾從之。寇躡其後,為方陣而行。及冓上 【 及冓上 「冓」,長編作「溝」。】 ,寇分為二道,自兩旁截之,軍絕為三。中軍殲,前軍脫者十二三,後軍自籠竿,盡免。懷敏、知和殪,珣虜。沿閉城自固 【 沿閉城自固 「沿」原作「以」,據長編改。】 。游騎及潘原,大掠而去。沿左遷待制、知虢州。
陝西兵增減
西鄙用兵,許公當國,增兵四十萬。及文公為相,龐公為樞密使,減陝西保捷八萬。
狄青平儂智高
儂智高破嶺南十四州,狄青平之。 【 事在朔記 【 狄青平之 【 事在朔記】 以上八字原脫,據李藏本、學海本補。】 。】
罷三蕃接伴
文公罷三蕃接伴,不使侵擾河北,虜使大悅。
趙抃上言陳執中八事
趙抃上言,陳相不學亡術, 【 溫成葬多過制度;翰林學士頓置七員。】 措置顛倒, 【 劉湜自江寧移廣州不改待制,向傳式自南京移江寧遷龍直;吳充、鞠真卿按舉禮生代署事,禮生贖銅,充、真卿出知軍。】 引用邪佞 【 引用邪佞 「引」字原脫,據三朝言行錄卷五之二及長編卷一七八至和二年二月庚子條改。】 ,【 崔嶧非次除給事中 【 崔嶧非次除給事中 「嶧」原作「澤」,據趙清獻公文集卷六奏疏乞罷免陳執中及長編改,下同。】 ,嶧治執中獄依違,以酬私恩;寄嬖人於周豫之家,舉豫為館職。】 招延卜祝 【 招延卜祝 此事原列為第八,並其注置於最後,今據三朝言行錄、趙清獻集、長編列為第四事。】 , 【 執中之門,未嘗禮一賢才,所與語者,苗達、劉抃、劉希叟之徒 【 劉希叟之徒 「劉」字原脫,「希」原作「義」,據趙清獻集、長編補改。】 ;所預坐者,普元、李寧、程惟象之輩。處台鼎之重,測候災變,意將奚為?】 私讎嫌隙 【 私讎嫌隙 「私」上原衍「酬」字,「讎嫌」二字原脫,據三朝言行錄、趙清獻集、長編刪補。】 , 【 邵必知常州誤決徒刑,既自舉覺 【 既自舉覺 「舉覺」原倒,據趙清獻集、長編改。】 ,又更赦宥,去官遷官 【 去官遷官 原倒為「遷官去官」,據同上書改。】 ,執中以宿嫌,自開封府推官降充邵武軍監當;汀州石民英勘入使臣贓罪,決配廣南牢城,本家訴雪,悉是虛枉,只降民英差遣。】 排斥良善 【 排斥良善 「良善」原倒,據同上書改。】 , 【 呂景初、馬遵、中復彈奏梁適,適既得罪,景初亦有行將及我之語 【 行將及我之語 「行」字原脫,「語」原作「言」,據同上書補改。】 ;馮京言刁約、吳充、鞠真卿無罪,充等尋押出門,京亦然。】 很愎任情, 【 迎兒方年十三 【 迎兒方年十三 「三」原作「二」,據同上書改。】 ,用嬖人張氏之言,累行笞撻,窮冬髀縛,絕其飲食,幽囚至死;海棠為張氏所捶,遍身瘡痕,自縊而死;又一女僕,髡髮,自經而死。一月之內,三事繼發。前後所殺,亦聞不少。既已興獄,尋自罷之 【 尋自罷之 「自罷」原作「白罪」,據同上書改。】 。】 家聲狼籍 【 帷簿渾淆,信任胥吏,貴族宗姻,不免飢寒。】 等八事。